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烟肼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和体内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乳法制备异烟肼聚乳酸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载药率;用溶出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观测第3、6、9、12、15、18、25、32、39、42、49、56天的释药情况,并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将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异烟肼(INH)分别置入24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股骨粗隆间髓腔内,测定微球在体内3、7、14、28、42、56d时的释药情况;实验组将第42、49、56天时的异烟肼聚乳酸微球洗涤液(空白组用磷酸缓冲液)与结核菌、钛块一起共同培养7d,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核菌生长情况.结果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呈比较完整的球形且分散性好,无明显聚集现象;微球平均直径为59.4±2.9μm,包封率为(67.51±0.57)%,载药率为(32.82±0.65)%.体外释药结果显示,最初14d累计释药达3.784±0.359mg,约占总量的30%,日平均释药0.270±0.024mg;随后42d累计释药5.328±0.203mg,约占总量的50%,日平均释药0.126±0.013mg,第56天时释药0.032±0.009mg.体内释药实验显示,3d时右侧股骨粗隆间骨质内INH浓度明显高于左侧(P<0.01);7~56d右侧INH浓度明显降低并低于左侧(P<0.01);7~56d左侧股骨粗隆间骨质内INH浓度持续在20±g/s以上.空白组钛块表面有大量结核菌生长,实验组钛块表面几乎无结核菌生长.结论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具有缓慢释放药物的特性.可以作为持久抗结核治疗的缓释体置入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病灶局部.  相似文献   
2.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行后路复位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定期X线摄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以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32个月(平均21.5个月),27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4级,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临床应用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在6具(1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供应缝匠肌髂骨瓣血管的人肌位置、入肌外径及其在髂骨瓣的分布进行观测.结果显示股深动脉分支、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及降支分别在距髂前上棘(10.8±1.2)cm、(¨.2±2.1)cm、(1 6.3±2.5)cm进入缝匠肌,入肌外径分别为(3.0±0.2)mm、(2.9±0.1)mm、(2.8±0.1)mm,在髂骨分布范围分别为2.0 cm×3.5 cm、2.0 cm×3.0 cm、2.0 cm×2.8 cm.缝匠肌髂骨瓣血供丰富,提示选择分离缝匠肌蒂的最佳长度为(10.8±1.2)cm.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现代手术运用了预防性抗生素、严格的无菌条件及规范化的操作技术 ,使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下降 ,但仍然保持在 1%左右〔1、2〕。由于感染发生在植入物 骨界面中 ,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很难取得较好的疗效 ,因此感染一旦发生 ,治疗十分棘手 ,大部分病例不得不行翻修手术 ,以达到彻底清创。目前对于清创术后假体再置入的时机意见尚不一致。我院从 1994年 3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一期或二期假体返修技术治疗 1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 ,通过平均 5 4个月的随访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Allen'sWD技术制备SCI动物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川芎嗪组),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于造模前60min和造模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g/kg;治疗组在相同时相注射等量川芎嗪注射液;测定SOD和PLA2活性、MDA浓度及Ca2 -Mg2 -ATP酶活性.结果对照组脊髓线粒体膜PLA2活性、MDA浓度在伤后早期显著升高,SOD活性、Ca2-Mg2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预先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后,能够明显抑制线粒体 MDA的生成,降低 PLA2活性,提高 SOD活性,并能防止线粒体 Ca2-Mg2 -ATP酶活性的降低.结论川芎嗪能拮抗 SCI后线粒体膜酶的活性变化,其机理可能是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传感针观察颈腰痛患者局部氧分压的变化初步探讨其疼痛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6例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应用中医氧分压传感针测定疼痛局部组织氧分压并与健侧比较.结果:疼痛局部氧分压明显低于健侧.结论:疼痛局部氧分压明显低于健侧,可见局部缺氧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化疗增敏作用的机制。方法以频率为50Hz,强度为0.8mT、1.6mT、3.2mT的电磁场,对具有一定阿霉素浓度的MG63细胞进行磁场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确定磁场对骨肉瘤化疗作用最明显的磁场强度,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在最佳磁场作用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urvivinemRNA的表达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结果MTT显示磁场化疗组(D组)细胞生存率较单纯阿霉素化疗组(B组)下降,且1.6mT作用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PCNAmRNA、SurvivinemRNA表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D组G2/M期阻滞较B组高,D组G2/M期细胞达(80.20±0.96)%,高于B组的(18.08±1.50)%、单纯磁场组(C组)的(55.11±2.20)%(P<0.05)。结论适当窗口的电磁场作用可以提高肿瘤的化疗效果,为临床化疗提供一个新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及疗效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采用AO动力髋螺钉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其随访疗效。[结果]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2%。经过术后8~42个月(平均26.5个月)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为16.4%,优良率为87.9%。[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安全实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医患调查及已有文献的综述以期为医生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合适的运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涉及运动和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调查表,对45名医生及426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生推荐的运动包括散步、自行车、门球、舞蹈、游泳及太极拳,与文献上的意见相似.而患者恢复运动的并不多,这可能与患者的观念、术后康复训练和原发病等因素有关.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运动是必要和可能的,医生应同他们讨论参加运动的益处、风险及技巧,并针对每名患者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可调式人工椎体的改进及其在胸腰椎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骨组织工程学角度改进可调式人工椎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用于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方法用钛合金制成的框架式结构的可调式人工椎体,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在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骨性结构。治疗破坏较重的胸腰椎椎体结核患者19例,胸椎体结核9例,腰椎体结核10例。其中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7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8例。均有后凸畸形20°~45°,平均32.7°。合并肺结核15例。术后定期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其中18个月以上11例,平均16个月。2例完全截瘫患者,1例感觉部分恢复,截瘫指数5;1例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部分恢复,截瘫指数3;余17例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纠正20°~35°,平均29.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ESR、血象等基本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彻底切除结核病灶,应用改进的可调式人工椎体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的严重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