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证实的30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总结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96.35%(290/301),内镜下止血成功率93.55%(58/62)。结论消化性溃疡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在消化道出血的救治中,急诊内镜、选择性血管造影以及内外科的紧密配合与协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甲地孕酮治疗厌食或伴有恶液质的晚期肿瘤病人32例临床结果唐玉芬,王华庆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300060)甲地孕酮为-孕激素,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由于该药有增加体重、改善食欲的作用,近10余年来被应用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卓著。我们于1994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善胶囊内镜观察效果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拟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实验组(n=46):检查前一天20:00吞服两片酚酞片,检查前15 min口服西甲硅油消泡剂30 ml,吞服胶囊内镜后饮用20%甘露醇溶液250 ml+温开水250 ml。对照组(n=45):检查当日凌晨5:00口服50%硫酸镁溶液100 ml+温开水2 0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清洁程度和胶囊内镜的通过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0 vs11.1%,P=0.026);实验组肠道清洁状况优于对照组(Z=-2.213,P=0.027);实验组与对照组胶囊内镜通过小肠的时间无明显差异[(265.2±70.2)min vs(323.6±77.8)min,P=0.073]。结论联合应用酚酞片、西甲硅油和甘露醇溶液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儿童末梢血7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体弱儿童和多动症儿童锌、铜、铁、钙、镁、铅、镉7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弱组儿童锌、铁、钙及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多动症组患儿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体弱患儿与锌、铁、钙、镁4种元素降低有关;患儿多动、易冲动、注意力下降、不合群等心理行为改变可能与铅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6.
3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脑恶性胶质瘤分别应用不同方案大剂量联合化疗,在第1周期白细胞下降至4×109/L以下者为对照,第二周期原方案化疗并给予格拉诺赛特(G—CSF)。结果证实,格拉诺赛特可提高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促性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副作用低,是保驾大剂量化疗顺利实施的有价值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利奴羊细型、超细型品系在新疆紫泥泉种羊场育成。品系羊毛长、毛量、剪毛后体重等主要生产性能指标符合品种标准 ,毛纤维直径平均小于 19μm ,其中成年公母羊和育成公母羊依次为 18.51、18.6 1、17.78和 17.92 μm ,是毛纺精品的理想原  相似文献   
8.
9.
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技术是在传统肛门直肠测压技术上的进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简单的、安全的测定直肠运动及肛管排便功能、较传统的测压技术分辨率更高、分析数据更方便的测压方法。本文旨在对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评估方面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大类。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遗传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可能参与IBD的发病。目前的治疗包括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药物治疗包括5大类型,分别是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生素及症状缓解药物。微生物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