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鼻息肉(NP)是鼻科常见疾病,成人发病率为1%~2%,手术后复发率为10%~20%,至今其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现已发现多种细胞因子(CK)参与了嗜酸粒细胞(EOS)的活性调节,并在NP组织中检测到主要来源于EOS的多种CK。多项研究显示CK在N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0例NP患者息肉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3(IL-3)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并以10例鼻中隔手术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为对照,以探讨IL-3、GM—CSF在N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放射治疗方法. 方法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45例,其中锁骨上区复发11例,纵隔复发23例,锁骨上区加纵隔复发5例,纵隔加吻合口复发6例.全组均行放射治疗,剂量50~80Gy,19例疗后行FP方案化疗. 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1%、26.7和11.1%.放射治疗后化疗与未行化疗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1.1%和3.9%,但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分期(P=0.023)及近期放射治疗效果(P=0.002)与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疗后局部控制好,预后也好,放射治疗剂量应以60Gy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结核病患者寻找到新的治疗药物提供有效的医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地区结核病防治所的结核病采样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做常规治疗,观察组95例通过药物外排泵进行治疗,在两组临床资料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耐药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结核病人的药物吸收状况、症状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药物外排泵的基因表达来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能高低,研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核病防治措施,减少结核病的传染频率,提高医学对症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13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分析及感染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16种抗生素的体外耐药谱,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菌株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试剂GNS-448完成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鉴定铜绿假单胞菌135株,该菌对GNS448药敏卡提供的16种抗生素耐药率在21.5%~100%,其中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4.1%和65.9%,但对比最早期研究的敏感性已经有所下降.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产生多重耐药,临床应谨慎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院2010~2011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检测系统,对经普通培养法分离自中段尿标本的21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211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9.9%、66.4%、13.7%;构成比超过10.0%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40.8%)、真菌(13.8%)、葡萄球菌属细菌(11.4%)。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为58.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真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病原菌耐药性较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4个季节的精液标本在3种不同液化状态(40min内液化、液化不全、不液化)下的精子活力。方法统计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该院不孕不育科就诊的908例患者的精液分析结果,将结果按照40min内液化(375例)、液化不全(327例)、不液化(206例)分为3组,每组按照年龄分为21~30岁、30~40岁、40~50岁3个亚组。比较各种液化状态下,不同年龄段男性精液标本4个季节中的精子活力。结果完全液化状态下:21~30岁组中,冬季精液标本的精子活力较好;30~40岁组中,冬季精液标本的精子活力较好;40~50岁组中,春季精液标本的精子活力较好。液化不全状态下:21~30岁组中,冬季精液标本的精子活力较好;30~40岁组中,冬季精液标本的精子活力较好;40~50岁组中,春季精液标本的精子活力较好。不液化状态下:3个年龄段标本均为春季精液标本的精子活力较好。结论 4个季节的精子活力有差异,冬春季精子活力较好。  相似文献   
7.
8.
细菌性前列腺炎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喜军  田文芳  林壮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915-1916
目的:了解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对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分离致病细菌。并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8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77株。占总分离株的93.7%,是最主要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2株。各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其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最高,而对其余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通瘀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疗效。方法163例确诊为NG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包括前列通瘀联合加替沙星组(A组)38例、前列通瘀联合阿奇霉素组(B组)42例,对照组包括加替沙星组(C组)43例、阿奇霉素组(D组)40例。给药方案为:餐后口服前列通瘀胶囊5粒/次,3次/天;餐前口服加替沙星400mg/次,1次/天;餐前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500mg/次,1次/天,首剂加倍;7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中前列通瘀联合加替沙星组痊愈率89.47%,总有效率97.37%,前列通瘀联合阿奇霉素组痊愈率92.86%,总有效率97.61%,对照组中加替沙星组痊愈率76.74%,总有效率93.02%,阿奇霉素组痊愈率80.00%,总有效率92.50%。治疗组的痊愈率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比较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25%和8.43%,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列通瘀胶囊能够提高加替沙星和阿奇霉素治疗NGU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可以改善NGU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放射治疗方法。方法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 4 5例 ,其中锁骨上区复发 11例 ,纵隔复发 2 3例 ,锁骨上区加纵隔复发 5例 ,纵隔加吻合口复发 6例。全组均行放射治疗 ,剂量 5 0~ 80Gy ,19例疗后行FP方案化疗。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 12个月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1.1%、2 6 .7和 11.1%。放射治疗后化疗与未行化疗者 ,3年生存率分别为2 1.1%和 3.9% ,但P >0 .0 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分期 (P =0 .0 2 3)及近期放射治疗效果 (P =0 .0 0 2 )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疗后局部控制好 ,预后也好 ,放射治疗剂量应以 6 0Gy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