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 5例中国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 ( BFIC)家系进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 :选择 D8S50 2 、D8S537等 STR作为 DNA标记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和银染技术 ,采用 LINKAGE软件包中的 MLINK程序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常染色体显性 ( AD)模式下 ,在标记位点 D8S50 2 处 ,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 0 .0 5 0 ,外显率为 70 %时 ,获得两点对数优势计分 ( LOD)值总和为 0 .337;在标记位点 D8S537处 ,5个家系在外显率为 70 % ,重组率从 0 .0 0 0到 0 .40 0之间 ,获得两点 L OD值总和均为负值。结论 :不能认为位点D8S50 2 和 D8S537与 BFIC疾病基因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闭经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RY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经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及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SRY)基因,并对原发性闭经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及聚合酶链反应对71例原发性闭经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RY基因检测.结果:71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检出核型异常者23例;6例SRY阳性.其中45X 7例、45X/46XX1例、45X/46Xi(Xq)3例、46Xi(Xq)6例、46XX/46XY 2例、46XY 4例.1例45X/46Xi(Xq)SRY基因为阳性,2例46XX/46XY均检测出SRY基因,4例46XY中3例SRY阳性,其余患者SRY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SRY基因异常均可导致原发性闭经.  相似文献   
3.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5个中国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家系进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选择D19S245、D19S250、D16S3131、D16S3133、D2S399、D2S2330等6个STR作为DNA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技术,采用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常染色体显性(AD)模式下,在标记位点D19S250处,家系2、3、5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为90%时,获得最大两点对数优势计分值(log odds score,LOD)总和为2.151;在标记位点D16S3131处,家系2、5在重组率为0.085,外显率为70%、6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总和分别为1.056、1.155;在重组率为0.080,外显率为5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总和为1.227。提示这2个位点与BFIC疾病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在其他位点处未获得提示连锁关系的信息。结论:部分BFIC家系的致病基因可能与D19S250或D16S3131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4.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疾病基因的位点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5个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家系的疾病基因与BFIC位点的连锁关系以及是否存在疾病基因位点异质性。方法 选择D19S245、D19S250、D16S3131、D16S3133、D2S399、D2S2330等6个STR作为DNA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技术,采用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及遗传分析程序HOMOGM对5个BFIC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和位点异质性检测。结果 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AD模式下,标记位点D19S250处,家系2、3、5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为9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总和为2.151;标记位点D16S3131处,家系2、5在重组率为0.085,外显率为70%、6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分别为1.056、1.155,提示这两个位点与疾病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在其它位点处未获得提示连锁关系的信息。异质性检测显示,BFIC家系之间存在位点异质性。结论 BFIC致病基因可能与D19S250或D16S3131存在连锁关系,BFIC存在位点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 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个家系31例样本中全部存在mtDNA 11778位G→A突变,说明LHON患者均存在mtDNA 11778位点突变。平均外显率48.4%,男性外显率(11/15)高于女性(4/16)。男性外显率有逐代降低,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增加呈现遗传早发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5个中国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家系进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选择D18S460、D18S474等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作为DNA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技术,采用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常染色体显性(AD)模式下,在标记位点D18S460和D18S474,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从90%到50%时,获得两点对数优势计分(log odds score,LOD)值总和均为-∞;在标记位点D18S474处,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0.400,外显率为7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总和仅为0.002.结论:位点D18S460和D18S474与BFIC疾病基因不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7.
背景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疾病基因定位研究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尽管现在已经报道了3个染色体位点与疾病基因连锁,但直到目前疾病基因仍未被找到和证实.要最终克隆BFIC疾病基因首先要对BFIC疾病基因进行定位和位点异质性研究.目的研究BFIC家系的疾病基因与BFIC位点的连锁关系并检测是否存在疾病基因位点异质性.设计以5个BFIC家系成员的基因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大学的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对象本研究于2001-07月/2003-07在郑州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完成.共采集5个BFIC家系(图1-5),分别来自河南省新乡、南阳、周口、鹤璧四地区,受试者共70例,其中BFIC患者28例,非BFIC患者4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颁布的癫痫发作分类的标准确诊者;排除标准脑电图、脑CT、磁共振检测结果有异常以及有中毒、脑外伤病史者.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得到家系成员的基因型.从BFIC家系成员外周血中抽提DNA,选择D19S245,D19S250,D16S3131,D16S3133,D2S399和D2S2330等6个基因短片段重复序列(STR)作为DNA标记,检测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将基因型信息输入计算机由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完成连锁分析边.最后,由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检测疾病基因位点异质性.主要观察指标家系成员基因型的连锁分析结果和异质性检测结果.结果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模式下,标记位点D19S250处,家系2,3,5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为90%时,获得最大两点检测限(LOD)值总和为2.151;标记位点D16S3131处,家系2,5在重组率为0.085,外显率为70%,6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分别为1.056,1.155;提示这两个位点与疾病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在其它位点处未获得提示连锁关系的信息.异质性检测显示,可能与D16S3131存在连锁关系的家系占39.8%,可能与D19S250存在连锁关系的家系占41.3%,而与这两个标记位点均不存在连锁关系的家系占18.8%.BFIC家系之间存在位点异质性.结论本研究发现了BFIC致病基因可能与D19S250或D16S3131存在连锁关系,BFIC存在位点异质性,从而为精确定位BFIC疾病基因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特发性癫痫的基因定位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连锁分析已定位了20多个染色体位点,少数致病基因已经被证实并克隆。其中钾离子通道亚单位、钠离子通道亚单位以及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亚单位的编码基因突变均有报道。这些发现提示了配体门控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特发性癫痫病因学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周军卫  李晓文  黄希顺 《江苏医药》2005,31(5):338-339,F005
目的 对5个中国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FIC)家系进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 选择D6S257、D6S272等STR作为DNA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技术,采用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常染色体显性(AD)模式下,在标记位点D6S257处,5个家系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为70%时,获得两点对数优势计分(LOD)值总和为-∞;在标记位点D6S272处,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为7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总和为0.523。结论 不能认为位点D6S257和D6S272与BFIC疾病基因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背景: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疾病基因定位研究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尽管现在已经报道了3个染色体位点与疾病基因连锁,但直到目前疾病基因仍未被找到和证实。要最终克隆BFIC疾病基因首先要对BFIC疾病基因进行定位和位点异质性研究。目的:研究BFIC家系的疾病基因与BFIC位点的连锁关系并检测是否存在疾病基因位点异质性。设计:以5个BFIC家系成员的基因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对象:本研究于2001—07月/2003—07在郑州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完成。共采集5个BFIC家系(图1—5),分别来自河南省新乡、南阳、周口、鹤璧四地区,受试者共70例,其中BBIC患者28例,非BFIC患者4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颁布的癫痫发作分类的标准确诊者;排除标准:脑电图、脑CT、磁共振检测结果有异常以及有中毒、脑外伤病史者。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得到家系成员的基因型。从BFIC家系成员外周血中抽提DNA,选择D19S245,D19S250,D16S3131,D16S3133,D2S399和D2S2330等6个基因短片段重复序列(STR)作为DNA标记,检测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将基因型信息输入计算机由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完成连锁分析边。最后,由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检测疾病基因位点异质性。主要观察指标:家系成员基因型的连锁分析结果和异质性检测结果。结果: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模式下,标记位点D19S250处,家系2,3,5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为90%时,获得最大两点检测限(LOD)值总和为2.151;标记位点D16S3131处,家系2,5在重组率为0.085,外显率为70%,6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分别为1.056,1.155;提示这两个位点与疾病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在其它位点处未获得提示连锁关系的信息。异质性检测显示,可能与D16S3131存在连锁关系的家系占39.8%,可能与D19S250存在连锁关系的家系占41.3%,而与这两个标记位点均不存在连锁关系的家系占18.8%。BFIC家系之间存在位点异质性。结论:本研究发现了BFIC致病基因可能与D19S250或D16S3131存在连锁关系,BFIC存在位点异质性,从而为精确定位BFIC疾病基因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