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腰椎滑脱症32例,行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cage融合器治疗.随访观察固定节段有无位移、滑脱以及有无复发等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无融合器塌陷、移位、松动,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按Nakai评分标准,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3%.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率,因此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治疗的42例Lisfranc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配合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足部功能疗效优良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OVCF患者9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46例78椎)使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双侧椎弓根人路组(52例74椎)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椎体高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手术时间[(28±8)min]明显短于双侧椎弓根旁入路组[(3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48h和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4、1.103、0.697,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0.932、0.715,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均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可安全增加椎体高度,且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管内脊髓造影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资料,术中脊髓造影判定是否椎管减压,术后评价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矢状位高度指数,椎体压缩比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结果 脊髓造影46例次,阴性率93.1%,假阴性率6.9%;伤椎高度、压缩比率、Cobb角均恢复良好,神经功能B到D级均有1~2级改善.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采用脊髓造影可判定椎管内骨块复位情况,是否保留椎管后柱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造影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间接判断椎管内骨块的复位情况,为术中减压与否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2010年间2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行椎管内脊髓造影,间接判断椎管内突入骨块的复位情况,根据脑脊液的回流有无梗阻以及梗阻程度判定是否行一期椎管减压,对于术中撑开复位后脊髓造影显示造影剂梗阻,或者脑脊液回流延迟现象>1 min者均行椎板切开减压,侧后方推顶复位骨块,再次造影判定复位情况。术后评价指标:患者矢状位后凸Cob角、伤椎矢状位高度指数、椎体压缩比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年随访椎体矢状位高度丢失情况和矢状位Cob角变化。结果:29例患者术中均行一期脊髓造影,造影例次43次,其中17例造影通畅,保留椎板不行椎管减压,12例造影剂梗阻或流动迟滞,行椎管减压,骨块推顶复位,再次造影通畅,造影阴性结果 93.1%,假阴性结果 6.9%。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个月,伤椎椎体压缩比率由术前38.9%±11.2%恢复至术后16.8%±6.1%,随访时为20.7%±7.3%;局部后凸角Cob术前(15.8±4.6)°恢复至术后(7.0±2.6)°,随访时为(9.0±3.4)°;伤椎矢状位高度指数术前44.6%±9.3%改善至术后78.4%±7.5%,随访时为75.6%±7.9%。神经功能除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其余B到D级均有1~2级功能改善。未减压组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可采用脊髓造影,间接判定椎管骨块复位及神经受压解除情况,对于造影显示无梗阻或无脑脊液回流迟滞者可保留椎管后柱结构,造影显示脑脊液回流梗阻及回流迟滞者推荐行一期椎管减压融合,复位椎管内骨块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和经单侧椎弓根外极外侧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优缺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30例;年龄59~88岁,平均66.9岁。其中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者26例(双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外极外侧穿刺入路者28例(单侧组),对两组入路的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放射投照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血管神经并发症等进行观察,通过VAS评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率并评估畸形恢复情况。结果:双侧组和单侧组的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放射投照次数、手术时间、VAS评分分别为(6.6±0.8)ml和(6.8±1.5)ml,(21.7±4.0)次和(17.9±3.6)次,(40.5±5.5)min和(31.6±9.1)min,(2.8±0.6)分和(3.1±0.5)分;影像学指标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比率分别为(7.6±2.0)°和(6.9±2.6)°,(18.1±5.8)%和(16.5±6.1)%。两组均无血管神经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率双侧组3例(11%),单侧组3例(10%);两组在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放射投照次数、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侧椎弓根入路和经单侧椎弓根外入路均能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但经单侧椎弓根外穿刺途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放射线损伤。  相似文献   
7.
叶青青  吴继斌 《新中医》2022,54(22):122-12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热敏灸联合除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 例。2 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刺络放血及热敏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除痹逐瘀汤加减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2 周,比较2 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BUA)、C-反应蛋白(CRP)] 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 组ESR、BUA、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SR、BUA、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刺络放血、热敏灸联合除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