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慈菇多糖干预S180肿瘤模型的小鼠实验,研究其抗肿瘤的功效。方法将ICR雄性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慈菇多糖低、中、慈菇多糖高剂量组(100、200、300 mg/kg·d)、香菇多糖组(0.577 mg/kg,2次/周)和环磷酰胺组(20 mg/kg·d)。前11 d慈菇多糖组按各自剂量灌胃,其余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第11 d建立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造模次日开始,各剂量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1 d。第23 d测定小鼠抑瘤率、瘤重、脏器指数、血清细胞因子、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组的抑瘤率最高(72.4%),慈菇多糖高剂量组次之(68.4%),两组瘤重均降低;慈菇多糖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的脾脏指数升高;慈菇多糖各剂量组的TNF-α、IL-2水平均有所提高;慈菇多糖各剂量组、香菇多糖组MDA值下降,慈菇多糖高剂量组、香菇多糖组SOD值升高。结论慈菇多糖可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可能与提升小鼠免疫功能和增强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通常是通过异性接触而传播。普遍的学说认为 ,最早期的感染首先是通过感染树突状细胞 (DCs)或者巨噬细胞 (MOs) ,然后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 ,再通过一种假定的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 ,而这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活化了 T细胞、并使它们对病毒的复制敏感、且能支持它们的复制 ,最后才把病毒传播给 CD4+ T细胞。作者利用动物模型实验性地检验了这种异性传播的构想。作者给 14只猕猴从阴道注射非克隆猿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 m ac2 5 1,它是一种能在培养的 MOs或 T细胞中复制的双性热带株。为了证实 SIV首先在哪类细胞…  相似文献   
3.
慈菇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NO及TNF—α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月龄Wistar大鼠,用CCL4灌胃致大鼠形成肝组织纤维化,并试以慈菇作为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过程的干预因素的实验。结果显示:在肝纤维化发生的同时,血清NO、TNF-α显著增多,腹腔巨噬细胞诱生的NO、TNF-α也明显增多;在实验的第8~12周,灌饲慈菇汁的大鼠血清及腹腔巨噬细胞诱生的NO、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提示NO和FNF-α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慈菇可减轻CCL4致大鼠肝纤化程度并减少NO与TNF-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降脂中药煎剂对实验大鼠减肥降血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中医药学的养生保健理论,通过给大鼠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的动物模型,同时用苍术、荷叶、决明子、莱菔子、枳实、鸡内金、生大黄等按一定量组成方剂,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剂能明显抑制因高脂饲料引起的实验大鼠体重的升高;能明显抑制因高脂饲料引起的实验大鼠TG和LDL-C含量升高,能明显抑制因高脂饲料引起的实验大鼠HDL-C含量降低。提示本方剂具有一定的减肥和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醋酸铅染毒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情况。方法不同浓度醋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CK-8试验检测细胞活力;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醋酸铅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NA双链断裂损伤生物标志物组蛋白H2AX的磷酸化(γ-H2AX)表达情况。结果醋酸铅染毒抑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力,其24 h的IC50值为168.5μmol/L;醋酸铅染毒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程度和γ-H2AX焦点表达水平随醋酸铅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论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有潜在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氧化应激与DNA氧化损伤情况。
方法 分别用浓度为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和80 μmol/L的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6 h、12 h、24 h, 应用2', 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染毒后细胞内活性氧类(ROS)水平, 高度水溶性四唑盐(WST-1)法检测染毒后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染毒后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 并对ROS、T-SOD、8-OHdG三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乙酸铅染毒6 h后, 各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 μmol/L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SOD和8-OHd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40 μmol/L和80 μmol/L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SOD和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乙酸铅染毒12 h和24 h后, 各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OS、T-SOD和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细胞内ROS含量与T-SOD活性呈负相关(r6 h=-0.865、r12 h=-0.890、r24 h=-0.801, P < 0.01), 与8-OHdG含量呈正相关(r6 h=0.840、r12 h=0.829、r24 h=0.866, P < 0.01)。
结论 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会诱导细胞ROS生成, 抑制细胞内抗氧化酶SOD活性, 造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增强和DNA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组方对去卵巢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卵巢摘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光镜下观察高剂量补肾中药组方能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小梁的分布、排列、之间的连接、厚度及间隙等组织学表现。组织计量学表明高、中剂量中药组能提高骨小梁TBV%和MTT(与OVX组比较P<0.05),这种功能与尼尔雌醇作用相当(P>0.05),低剂量中药组能提高骨小梁TBV%(与OVX组比较P<0.05)。结论补肾中药具有改善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职业紧张对机车乘务员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杂线路值乘的机车乘务员667人和线路较好的另一机务段机车司机256人进行血压和心电图测量。结果本次调查667名观察组乘务员血压异常检出率73.4%,对照组乘务员异常检出率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乘务员血压异常检出率是对照组的1.5倍;观察组驾龄低于21年的各驾龄段乘务员血压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以电轴偏移、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不齐为主。结论铁路机车乘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应做好机车乘务员就业前及在岗期间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发酵莲子乳(Lotus-milk Fermented Production,LMFP)保护小鼠肠粘膜屏障功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发酵莲子乳组、莲子匀浆组、发酵乳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物.未次灌胃后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6 mg/(kg·bw),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体重蒸馏水,18 h后处死小鼠,采集样本检测指标.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靡症状.甚至死亡,其中模型组最严重,发酵莲子乳组症状最轻;与模型组比较,发酵莲子乳可明显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P<0.001,P=0.001),有效维持肠道内乳酸杆菌菌量(P<0.001),降低LPS所升高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NF-a)水平(P=0.01),抑制大肠埃希菌过度繁殖(P=0.001),且发酵莲子乳功效优于发酵乳,而莲子匀浆无保护作用.结论 利用LPS腹腔注射小鼠成功建立肠粘膜损伤屏障模型,发酵莲子乳可通过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增强肠道免疫机能等方式修复肠粘膜屏障损伤,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0.
鉴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在较短时间内(2010年前)成为覆盖全体农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的地区将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联合实施是使医疗救助对象得到最大程度救助的最佳选择。文章通过对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农合的比较,运用公平性理论探讨二者衔接的必要性,并最终提出二者可能的衔接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