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素对胃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素(capsaicin,CAP)药理作用广泛,其对胃动力的影响已引起消化学者的关注.多数研究认为小剂量的CAP可促进胃动力,一定剂量范围的CAP可调节胃动力,而大剂量CAP对胃动力可能有抑制作用.CAP对胃动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AP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 l,VRl)、P物质(SP)、乙酰胆碱、神经激肽A、生长激素释放肽和钙离子等有关.CAP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胃动力新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肝解酒胶囊(HGJJC)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肠枯膜屏障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8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预防组(C)、治疗组(D)和非治疗组(E).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检测肝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翻转肠液法检测肠牯膜通透性,取大鼠肝脏和末段回肠做病理学检查.结果:①肝功能:总胆红素B组较A、C、D及E组升高(P=-0.00),血清白蛋白水平B组较A、C、D及E组均明显降低(P=0.00).②血清TNF-α:A、C及D组TNF-α较B组均降低(P=-0.009;0.034;0.043).③肠粘膜通透性:B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0),E组亦明显高于A、C及D组(P=0.00).④肝脏与回肠病理学:A组肝脏正常,B组见中-重度脂肪变性,C、D及E组脂肪变性轻于B组.B组肠粘膜内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各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HGJJC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坦度螺酮治疗上腹痛综合征(E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EP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 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坦度螺酮10mgtid,疗程均为4周。观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改善程度。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4周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上腹痛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4.30±1.95;1.00±0.53,P<0.05),治疗组上腹烧灼感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亦显著大于对照组(3.90±1.45;0.76±0.46,P<0.05);②治疗组SAS及SDS评分用药后均比用药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治疗后较用药前都有所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能有效改善EPS患者的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及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1998~ 2 0 0 1年 ,我院对妊娠期内痔采用“内扎”法 ,对急性栓塞性内痔脱出、水肿采用“外剥内扎”法 ,对老年人内痔脱出、嵌顿 ,采用非手术治疗。共处理特殊内痔 182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5 1例 ,女 31例 ;年龄 17~ 83岁 ,平均 4 1 8岁。其中妊娠Ⅲ期内痔合并出血 12例 ,急性栓塞性内痔脱出、水肿 15 9例 ,老年人内痔脱出嵌顿 11例。1 2 治疗方法1 2 1 妊娠期内痔 妊娠中期手术以防妊娠后期和分娩时内痔加剧和脱出、栓塞、嵌顿。Ⅲ期内痔在妊娠中期采用“内扎”法手术 12例 ,即用中弯止血钳 ,自齿状线上约 0 …  相似文献   
5.
吴天军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1):754-755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慢性肝病。高尿酸血症与NAFLD的关系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我们以我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诊断的237例NAFL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伴随高尿酸血症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IBF)的改变,并探讨丹参对IBF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B)组、丹参治疗(C)组,每组12只,分别于实验12周末处死动物,检测肠道细菌易位率、肠黏膜通透性,同时观察肝脏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肠道细菌易位率B组显著高于A、C组(均P〈0.05),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通透性A组显著低于B、C组(均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末段回肠病理损伤B组显著重于A、C组(均P〈0.05),C组显著重于A组(P〈0.05)。[结论]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伴有IBF改变,丹参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IBF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并探讨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C组),分别检测肠道细菌易位率、肠粘膜通透性,同时观察血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粘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A组比,B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升高(AST:256.6±50.8 U/L对175.2±16.2 U/L,P<0.05;ALT:86.5±5.4 U/L对53.7±13.2U/L,P<0.05),C组无显著变化(P>0.05);B组肠道细菌易位率明显增高(62.5%,P<0.05),C组无显著变化(35.0%,P>0.05);B组肠粘膜通透性显著升高(235.1±26.4 ml·min-1·cm2对30.1±33.6ml·min-1·cm2,P<0.05),C组肠粘膜通透性比B组明显下降(190.9±19.8 ml·min-1·cm2对235.1±26.4 ml·min-1·cm2,P<0.05);B组大鼠末段回肠病理损伤明显加重(3.8±0.9对0.4±0.5,P<0.05),C组比B组明显下降(2.7±0.7对3.8±0.9,P<0.05) .结论 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伴有肠道屏障功能改变,谷氨酰胺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肠道屏障功能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花佐治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SAP肝损伤患者采用传统治疗的同时予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预后。结果治疗后患者APACH EⅡ评分、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P均<0.05),病死率为17.65%。结论早期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SAP肝损伤,可改善其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诊断的NAFLD患者207例,按有无合并MS分为单纯NAFLD组114例,NAFLD合并MS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NAFLD中合并MS的患病率为44.93%,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及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2)肝脏血清酶学指标:NAFLD合并MS组患者的ALT及AST和单纯NAFL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AST/ALT>1的发生率较单纯NAFLD组显著增多(P<0.05);(3)代谢指标:NAFLD合并MS组患者的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血尿酸均较单纯NAFLD组明显增高(P<0.05),但是血压、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P>0.05);(4)并发症:NAFLD合并MS组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均较单纯NAFLD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NAFLD合并MS患者的肝酶(AST/ALT>1)异常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代谢异常程度严重,应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天军  王光  朱理珂  孙恒 《安徽医药》2020,24(7):1457-1460
目的观察小檗碱调节肠道菌群作用辅助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M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3月间就诊的 64例 MAFLD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胶囊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小檗碱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8周。留取粪便标本,对肠道中常见的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进行培养和计数,计算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数值之比以反映肠道菌群变化状态,并比较两组病人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γ?谷氨酰转移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血脂及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 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8.14±0.98)比( 8.97±0.13)lg cfu/g,P<0.01];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数量、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数值之比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9.97±0.13)比( 9.44±0.97)lg cfu/g,P<0.05;(1.23±0.13)比( 1.05±0.09)P<0.01]。治疗后治疗组 ALT、AST、ALP及 GGT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1或 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 ALT及 AST(均 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 ALT及 AST改善水平更明显[(36.75±9.07)比( 46.88±8.24)U/L;(42.25±9.42)比( 51.63±4.78)U/ L;均 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 TC、TG、FP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 P<0.01或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脂、糖代谢指标改善更明显[TC:(3.79±0.59)比( 4.49±0.60)mmol/L;TG:(1.64±0.35)比( 2.01±0.30)mmol/L;FPG:(5.41±0.39)比( 5.99±0.61)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4.61±0.40)比( 5.19±0.60);均 P<0.05]。结论小檗碱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辅助治疗 MAFLD,促进肝功能恢复及代谢组分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