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miR-30a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血管内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脑组织中miR-30a的表达变化;大鼠侧脑室注射miR-30a慢病毒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Beder...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非运动性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VP患者66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为急性/亚急性起病VP组27例和隐匿性起病VP组39例。分析VP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点。结果 2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亚急性起病VP组脑血管病病史,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比例明显高于隐匿性起病VP组(66.67%vs 23.08%,P=0.000;48.15%vs 12.82%,P=0.032)。急性/亚急性起病VP组偏瘫、构音障碍比例明显高于隐匿性起病VP组,步态异常、冻结现象、体位性低血压及嗅觉障碍比例明显低于隐匿性起病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患者隐匿性起病更常见,根据临床症状和起病形式的不同,关注VP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更应重视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胼胝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胼胝体出血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年龄36~65岁。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9例胼胝体出血患者中,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恶心呕吐5例,下肢失用1例,精神症状2例,异己手1例。胼胝体体部出血4例,压部出血2例,膝部出血3例。动静脉畸形4例,动脉瘤2例,烟雾综合征1例,未见异常2例。结论胼胝体出血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头痛、突发精神情感障碍者应警惕胼胝体出血可能,脑血管检查可明确病因,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及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分析20例烟雾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MRA及9例DSA图像均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DSA能清晰显示脑底明显增多的异常血管网,并对侧支循环吻合支显示更清晰;7例TCD血流速度增快,频谱紊乱,3例形成涡流。结论MRA能准确诊断烟雾病,且具有无创、经济、实用等特点,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等方面优于MRA,TCD可作为异常血管的筛选检查,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DSA仍为必需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从病因、临床特点、CT分型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者占多数,临床病例中常规复查CT,依CT分型中HI-I、HI-II型临床治疗中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并未引起病情恶化。结论: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结合CT分型及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叶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了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经cT证实脑叶出血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自发性脑叶出血有以下特点:①脑叶出血发生率仅次于基底节出血。②高血压是常见病因。③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轻或无。④头疼仍是常见症状。⑤大量出血,病情危重可手术治疗。结论本病诊断不难,尽早cT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脑叶出血的重要依据,及时抢救,合理治疗是减少死亡、降低致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顺义区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老年a SAH患者共106例作为a SAH组,收集同期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正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a SAH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出院,出院后3、6及12个月时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定,对照组患者就诊时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应用北京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应用修订版长谷川智能量表和痴呆简易筛选量表进行校正。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 SAH组与对照组的MMSE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51±1.20) vs (27.01±3.72)分,P0.05]。a SAH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认知损害发生率最高,执行能力、言语理解及表达力、言语命名能力、言语复述、注意力及计算力和短程记忆力亚项得分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的干预方式(OR=1.667,95%CI 0.567~6.468;P=0.027)、H分级(OR=1.126,95%CI 0.518~2.755;P=0.002)和Fish分级(OR=1.297,95%CI 0.477~1.982;P=0.028)与认知损害显著相关。结论 a SAH后的认知损害多在发病后3个月内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言语、执行能力、注意力、计算力及短程记忆力方面,临床上应重视Fish分级和H分级的评估,早期识别认知损害的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