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神经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方法 自 1996年 9月以来 ,我院共治疗 14 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 ,总结并分析了并发神经症的慢性脑供血不足 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 ,慢性脑供血不足I型 2 8例 ,II型 14例 ,III型 6例。其中 ,单纯抑郁症有 2 3例 :轻度抑郁 11例 ,中度抑郁 9例 ,重度抑郁 3例 ;单纯焦虑症 16例 :轻度焦虑 9例 ,中度焦虑 5例 ,重度焦虑 2例。尚有 9例为抑郁 -焦虑性神经症。结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易并发神经症 ,治疗时应注意并予以相应处理 ,将有助于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多种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HLD)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蓄积性疾病,是以肝脏和其他组织细胞内渐进性铜蓄积为发病基础。患者因肝铜蓄积,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在中枢神经系统,铜可致相应的损害,表现为多种神经、精神异常。此外,尚可致肾脏、心脏损害及多种内分泌紊乱等。资料和方法我们于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外科手术获取9例HLD患者和5例正常对照肝组织块,清洗、剪切并去除包膜、胶原酶温育消化、过筛、离心5min。接种于6孔培养板,37℃5%CO2培养箱中行细胞培养。定时换液,4~8d后,倾尽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视神经脊髓炎和其他疾病脑脊液及血清的氯化物比值,探讨视神经脊髓炎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至少进行过一次血清和脑脊液配对检查的患者,分为视神经脊髓炎(NMO)、控制组(非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重点对比氯的商数(CSF水平/血清水平,Q_(Cl)),并同时对比白蛋白、葡萄糖的商数及其脑脊液细胞数等指标。结果视神经脊髓炎患者Q_(C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Q_(Cl)以外的其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疾病的Q_(C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炎症组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Q_(Cl)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脑脊液细胞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年龄、性别、Q_(Cl)与NMO阳性有回归关系。NMO阳性与Q_(Cl)有强烈的相关性,血及脑脊液的其他指标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氯失衡是视神经脊髓炎较为特异的表现,并可能反映了其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性脑血管病源于局部脑组织血流低于某阚值所致,局部脑组织的血流是由供血动脉的病变程度和侧支循环状况共同决定的,两者是影响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关键因素。一般认为,血管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相关,侧支循环的建立可增加脑血流量、防止脑缺血的发生。侧支循环血管可以来自硬膜内、硬膜及硬膜外血管,大致可分为原发性侧支循环(即基底动脉环,又称Willis环)和继发性侧支循环(皮质软脑膜支吻合、脑外代偿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酒精性脑病引发的胼胝体变性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09年-2016年7月收治的6例胼胝体患者进行分析,每例患者均行影像检查,并具有完整的影像资料。结果其中4例急性患者在CT扫描中胼胝体体积增大,膝部最为显著,边界不清晰模糊状,在MRI扫描表现较高信号和高信号;1例亚急性患者CT中表现为胼胝体发胀程度较低,边界清晰,病灶变化显示中心层状明显,在MRI扫描表现较高信号和高信号;1例慢性型患者体积缩小,体部最显著,膝部甚至出现坏死,在MRI中表现为低信号或较低信号。结论 CT和MRI对胼胝体变性能够直观明了表现病理性改变,其中MRI全方位成像对诊断更加有利,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4例急性炎性脱髓鞘脑病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为87.5%,不良反应发生率仅12.5%。与传统的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反应少且持续时间短等优点。故认为甲基强的松龙具有较好的抗炎性水肿,抑制病毒感染后抗原-抗体反应及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误诊比例,病种,发生频次及与疗效的关系,为避免误诊误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初次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首发症状出现后就诊2个以上医院,时间超过3个月仍被诊断或尚不能明显诊断者,被列为误诊或诊断不明,并对各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11例患者中51.04%被长期误诊(516/1011),19.09%长期诊断不明(193/1011),仅29.87%(302/1011)能在首发症状出现3个月内获得正确诊断,被误疹的病名多达百余种,最常见的有各型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脾功能亢进,各种关节炎,各型肾炎,脑为脑病,精精病,各种盆血等,共857例次,治疗前后3组间的严重程序及疗效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本病易被长期误诊或诊断不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对有上述症状者通过检查角膜K-F环进行初筛,必须时行铜代谢检查预以确诊。  相似文献   
10.
二巯丁二酸与青霉胺长期维持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二巯丁二酸与青霉胺长期维持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疗效。方法 :将 12 0例HLD分 2组。A组 6 0例用二巯丁二酸 750mg ,po ,bid ;B组 6 0例用青霉胺 2 50mg ,po ,qid ;维持治疗时间 6mo~ 3a ,平均 1.5a±s1.0a。分 6mo~ 2a和 >2a以改良Goldstein分级法判断疗效。结果 :A组 2个治疗时间段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0 %和 85% ,B组为 58%和 59%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 .0 5) ;A ,B 2组无效病人互换药物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 2 7%和 6 8% ;A ,B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5%和 37%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二巯丁二酸长期疗效优于青霉胺 ,尤其适用于青霉胺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