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外科手术治疗21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病表现以腹痛、腹泻为主,分别占71%和33%;腹部肿块4例;肠梗阻11例,肠穿孔4例,肠道出血4例,内瘘形成2例,腹腔脓肿形成4例。术前诊断仅2例,误诊率高;全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小肠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并发症死亡2例,复发7例,再次手术4例。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手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术后预防复发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中生物胶丝裂霉素混合剂缓释化疗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育超  吕永添  伍衡 《广东医学》2007,28(2):296-296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胃癌根治术后因淋巴结复发死亡病例占术后总复发死亡病例20%[1].胃癌根治术时淋巴清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全身化疗时局部淋巴结化疗药物浓度低,不能有效解决淋巴结转移问题.本研究以医用生物胶为载体混合丝裂霉素,对胃癌根治术后淋巴引流区行缓释化疗,探讨其临床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手术致骶前静脉损伤大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损伤出血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直肠癌根治术中损伤骶前静脉致大出血病例。结果 10例中7例术中行纱布填塞压迫止血,3例行骶骨胛图钉按压法止血。10例患者术中止血效果满意,无术后再出血及死亡。结论 骶前纱布垫压迫,骶骨胛图钉按压法是术中骶前静脉损伤发生出血时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直肠癌手术中应高度警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骶前静脉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5年不能手术治疗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24例(50个病灶)行超声引导射频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或cT增强扫描,显示46个病灶完全灭活,有效率达92%,6例患者肝内其它部位再发,行第2-4次治疗,全部病例经3~24个月随访,存活20例。并发症包括治疗区胀热感、疼痛和轻度发热。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反复治疗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93年Parkin等报道,1985年全世界各种癌症共有新发病例数1762万,其中大肠癌67.8万,占8.9%,为第四位常见癌症。1985年中国新发病例152.33万,其中大肠癌9.12万,占6.0%,为第五位常见癌症。将1985年数字与Parkin等的1980年数字相比,5年之中全世界每年大肠癌新发病例增加18.4%。中国则增加14.3%。近10年来,大肠癌已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第二位的高发肿瘤,而在上海市区也上升为第三位常见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CD4+CD25+调节性 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CD4+CD25+T细胞水平,并以24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 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胃癌组经根治或姑息术切除肿瘤1个月后,外周血CD4+CD25+ T细胞水平较术前及术后1周明显下降,而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癌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 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机制。该指标可能成为胃癌免疫状态临床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 将 4 4例胰岛细胞肿瘤分为功能组和无功能组 ,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功能组 3 6例 ,无功能组 8例。无功能组病程短 ,定位诊断阳性率高 ,肿瘤体积大 ,多位于全胰或胰头部 ,可合并浸润或转移 ,手术操作复杂 ,切除率较低 ,治愈率较低 ,生存期较短。两组镜下细胞形态相似。结论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治疗较困难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多位于胃部,最多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手术前81.3%(26/32)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中因复发而2次手术者10例,3次及以上手术者8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死亡8 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容易误诊,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复发的病例亦可反复手术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6例延迟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延迟性脾破裂由于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本组病人11例行脾切除术,4例脾部分切除术,1例行保守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外伤史、腹部B超、CT及诊断性腹腔穿刺是延迟性脾破裂诊断的重要手段;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其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肠损伤病人21例并结合国内近期符合条件的文献489例共5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急症手术,其中410例行一期手术,占80.4%,出现并发症25例(6.1%),其中吻合处漏8例(2.0%),死亡3例(0.7%)。结肠外置和造口术100例,出现并发症16例(16.0%),其中漏3例(3.0%),死亡3例(3.0%)。结论:结肠损伤后一期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一期手术并不增加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是结肠损伤后相对安全的处理方法,但对损伤严重的病例,仍可行外置和结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