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朴酶Ⅱ(Topo Ⅱ)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π、Topo Ⅱ在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中GST-π和Topo 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33/40)和52.5%(21/40),其中术前化疗组Topo Ⅱ阳性表达率为38.5%(5/13),显著低于术前无化疗组77.8%(21/27)(P<0.05),GST-π的阳性表达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GST-π和Topo Ⅱ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GST-π主要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Topo Ⅱ不仅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同时也参与骨肉瘤继发性耐药;GST-π和Topo Ⅱ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手术创伤腹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Sp1激活 ,COL1A1和TIMP 1表达变化与腹膜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检测手术创伤后不同时间的腹膜组织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水平 ,WesternBlot检测COL1A1和TIMP 1蛋白表达 ,Masson染色观察腹膜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 Sp1在手术创伤后 0 .5h被活化 ,随着手术时间延长Sp1活性逐渐增强 ,至创伤后 4h时达高峰 ,同时创伤腹膜组织中的COL1A1和TIMP 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存在差异显著性 (P <0 .0 1)。在手术创伤期内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腹膜组织中胶原纤维增加。结论 核转录因子Sp1活化导致Ⅰ型胶原合成增加 ,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 ,从而启动腹膜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1987~2002年间6例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左上腹疼痛、乏力、脾脏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改变;所有病人均施行了脾脏切除术和化疗,生存时间为10个月至15年;均为B细胞性,未见T细胞性;免疫组化结果:CD20、CD79.LCA 3例均为强阳性,CD684例阳性,CD45RO、CD3、CD566例均为阴性.结论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主要采取脾脏切除术并辅以化疗或放疗,这样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inic/apyrimid-ic endonuclease,APE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骨肉瘤细胞株(HOS、U-2OS、Sa-OS-2)、10例正常骨、10例良性骨瘤和60例骨肉瘤组织中APE1蛋白表达,并根据CD34和FⅧ-Rag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1)APE1蛋白在三种骨肉瘤细胞株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核,60例骨肉瘤组织中43例(72%)呈高表达,17例呈低表达,且显著高于正常骨及良性骨瘤,χ2=30·997,P=0·000。2)APE1表达的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3)APE1强表达组中的瘤内MVD为46·4±26·7,显著高于弱表达组的33·3±20·7,t=2·277,P=0·030。结论APE1在骨肉瘤中过度表达与骨肉瘤分化以及MVD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一个新的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5.
张颖  王建  辛晓燕  王东  向德兵  林莉 《医学争鸣》2008,29(6):513-515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和P5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探讨两者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原发性卵巢癌组织120例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和P53表达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P53表达与APE1表达强度和亚细胞定位无相关性(P>0.05).APE1/p53不同表达状态的卵巢癌组织对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E1和P53在铂类的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APE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APE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36例正常肺组织中APE1的表达情况,按染色强度将其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并分析APE1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正常肺组织及肺癌组织均有APE1表达,但正常肺组织以细胞核表达为主,肺癌组织主要在细胞质表达;APE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生存分析显示APE1的表达强弱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APE1蛋白表达增强与定位的改变与肺癌发生及发展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APE1在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锎-252中子放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锎-252中子放射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89例宫颈癌组织(接受锎-252中子刀放疗)中APE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APE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病例(P〈0.01)。APE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病例均呈胞核表达,宫颈癌组织中APE1呈胞核表达(59例)、单纯胞浆表达(8例)或核浆共同表达(22例)。APE1表达强度与宫颈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和病理分型无关。APE1亚细胞定位情况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生存分析显示在APE1核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0.9月)和APE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5.8月)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PE1浆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7.8月)和APE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6.5月)(P=0.025,0.001)。结论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APE1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对锎-252中子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咖啡酸苯乙酯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培养的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APE处理培养的大肠癌SW48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结果CAPE对SW480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2.5、5.0、10mg/L的CAPE对SW480处理24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呈剂量依赖性。TUNEL染色也发现CAPE作用后凋亡细胞数量增加。结论CAPE对大肠癌SW480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G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 (CAPE)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SW 4 8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CAPE处理体外培养的大肠癌SW 4 80细胞后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CAPE处理SW 4 80细胞后 ,SW 4 8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 ,抑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CAPE作用 2 4h后 ,细胞G0 /G1期比例上升 ,S期比例下降。同时发现CAPE作用后 ,细胞出现胞浆混浊 ,胞体缩小、变圆、皱缩 ,核固缩粹裂等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 CAPE对大肠癌SW 4 80细胞株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化疗在晚期卵巢癌腹腔积液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江津区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的患者共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2例患者分为局部热疗联合全身化疗组(试验组)45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对照组)57例,均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卡铂化疗。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采用腹盆腔深部热疗,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1%和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糖类蛋白125(CA125)下降至正常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3.3%和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2年生存率分别为51.1%和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80.0%和6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CA125半衰期分别为11.35和18.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比例为17.8%和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发生Ⅲ~Ⅳ度胃肠反应24.4%和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结论热疗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卵巢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近期疗效,缓解患者因腹水引起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