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肝脏疾病的患者往往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成分血液中的血浆中含有大量的各种凝血因子,故血浆在肝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血浆在肝病中应用动态,为血浆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就国内外血浆在肝病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流动采血车内献血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血车内采血特点是拥挤、空间小、环境差,在采血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献血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献血反应,无形中加剧献血的恐惧心理,会认为献血有损健康;这也影响了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献血反应的预防就成了采血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于1999年1月~2000年11月对采血车上无偿献血的献血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低下、出血等原因常需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防治出血,但应严格把握血小板输注的指征,谨慎使用.本文总结了肝硬化患者应用血小板治疗的注意事项,为临床上针对肝硬化患者正确应用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35例原位经典肝移植患者在围术期的用血情况,为原位肝移植合理输血和备血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院2010~2013年进行的13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各阶段的输血率、输血量、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术中输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35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前、术中和术后输血率分别是15.6%、100.0%、80.0%;围术期人均用血总量为4 808.8ml,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占3.2%、72.0%和24.8%,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红浆比例分别为0.59∶1,0.95∶1,2.43∶1。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中红细胞的输注量与上腹部手术史、血红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相关。结论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液的需求主要在术中,术前以应用血浆为主,术中和术后以应用红细胞为主。对于有上腹部手术史、血红蛋白低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低的患者,手术备血时建议多备一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研究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应用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该院康复中心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实施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其日常生活质量与抑郁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抑郁评分相比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经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后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除洗澡、大、小便控制外,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采用自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预防麻风病畸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病专科医院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问卷调查解放军302医院300名临床医师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职称及科室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本院各成分血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职称的升高,输血基本知识、病例书写和输血申请部分得分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输血过程部分,副主任医师得分相对较低。除互助献血部分,麻醉科和重症监护室(IC U )医师其他部分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外科和急诊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指征及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是该院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对年资较低的医师和外科医师进行输血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及输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肝癌介入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阈值[(10~20)×109/L(A组)、(20~30)×109/L(B组)、(30~40)×109/L(C组)、(40~50)×109/L(D组)]四组患者输注不同剂量血小板(1 U、2 U)后介入术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差异.结果 不同输注阈值的患者输注1 U血小板后术后1 d和3 d的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的患者输注2 U血小板后术后1 d、3 d PLT计数和PTA、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 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PT、FIG、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阈值输注2U血小板后术后1d、3dPLT计数比输注1U血小板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和INR仅在阈值为(10-20)×109/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建议是<20×109/L,且输注量为2 U;当输注阈值>20×109/L时输注1 U或者不输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