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对连续环形撕囊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进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患者53例(64眼),术中黏弹剂注入前房后吲哚青绿进行前囊膜染色,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12月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未进行前囊膜染色的患者49例(61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撕囊成功率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染色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62眼(96.9%),对照组成功53眼(86.9%)(χ2=4.23,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大鼠角膜碱性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建立大鼠角膜碱性烧伤模型。实验组滴用GM-6001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硫酸软骨素滴眼液;对照组滴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硫酸软骨素滴眼液;各种滴眼液每日点眼4次,共7d。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溃疡和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碱烧伤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新生血管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血管的生长长度与生长面积,在伤后1d和3d,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伤后5d和7d,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点眼对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未选择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lens,IOL)的原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合并角膜散关的老年性广白内障患者12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相关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三方面,了解患者未选择Toric IOL的原因.结果 未选择Toric IOL的原因中医学相关因素占41.18% (126/306);经济因素占21.57% (66/306);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与37.25%(114/306).在各种原因中,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认为散光不会影响术后视觉质量25.49% (78/306);经济困难21.57% (66/306);白内障手术是复明,能看到即可19.61%(60/306).愿意术后配戴散光眼镜,年龄,学历及收入水平等对患者未选择Toric IOL均有影响.结论 在白内障患者中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加强屈光知识普及,是引导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国东北沈阳地区的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分布情况。
  方法: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分布规律(利用IOL Master测量)。通过描述性方法分析角膜散光数据。
  结果:研究包含3821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6.36±10.38岁)4543眼。角膜散光<0.5D占10.50%,0.5D~1.0D占30.05%,1.0D ~1.5D 占23.60%,1.5D ~2.0D 占13.19%,2.0~2.5D占7.68%,2.5~3.0D占6.41%,>3.0 D占8.58%。其中27.69%为顺规散光,53.84%为逆规散光。
  结论:约59.46%患者的角膜散光≥1.0D。观察结果提示在白内障手术中,需要一些具有矫正散光功能的人工晶状体或特殊的手术技巧来矫正角膜散光,以保证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瘦素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庆成  周衍文 《医学信息》2007,20(8):1408-1411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前膜及正常视网膜瘦素效应受体-长型受体的表达,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PDR患者玻璃体液及正常人玻璃体液瘦素浓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PDR患者视网膜前膜组织有瘦素受体的表达,Ⅴ期,Ⅵ期表达的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视网膜组织未见表达。PDR患者玻璃体液瘦素浓度比正常人显著性升高;Ⅴ期,Ⅵ期PDR患者玻璃体液瘦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瘦素及其受体参与了DR的发病,并促进DR从非增殖期向增殖期进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3.0mm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硬核(Ⅳ级及以上)患者132眼根据手术切口的大小,分为2组。微切口组: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眼;传统切口组:3.0mm切口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2眼。观察两组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AVE),术后1d;1,3mo随访,记录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IA),术后3mo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计算丢失率。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微切口组为3.3%,10.0%,传统切口组为4.2%,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分别为65.09±20.15,69.13±1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平均裸眼视力微切口组优于传统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6.54±10.20)%,(17.69±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1,3mo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77±0.31,0.66±0.29,0.52±0.25D;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41±0.73,0.98±0.61,0.82±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技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具有与传统3.0mm切口相似的安全性;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47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UBM及视野的变化,随访3~15个月。结果其中40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9.67±4.15)mmHg降至术后的(10.81±3.27)mmHg,中央前方深度术前:2.48±0.36,术后:3.51±0.33,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替代传统小梁切除术后二次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Acrysof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源性散光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ToricIOL(SN60TT)植入术的35例(37只眼)做为实验组,其中T3(柱镜为1.50D)17只眼,T4(柱镜为2.25D)10只眼,15(柱镜为3.00D) 10只眼.随机选取同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Natural IOL (SN60AT)植入术的30例(35只眼)做为对照组.全部手术均采用角膜屈光力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术眼角膜散光及预期与实际残余散光、IOL旋转度数.结果 术后3个月实验组UCVA为0.65±0.23,对照组为0.55±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6,P <0.01),实验组BCVA为0.81±0.17,对照组为0.79±0.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P>0.05).术后残余散光实验组为(0.55±O.17)D,对照组为(1.89±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5,P<0.01).实验组IOL轴旋转平均为(2.5±1.7)°,有34只眼(91.9%)的旋转小于5°.结论 术后3个月观察表明植入Acrysof Toric IOL可以有效且稳定地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