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厉芸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80-1481
目的:探讨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1年2月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2例(98只眼),其中男性28例53眼,女性24例45眼。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0.7±3.8)岁。临床分型:浅层型(点状、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77眼,深层型21眼。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片及可乐必妥滴眼液等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浅层型77眼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8d,深层型治愈19眼,平均治愈时间21.3d,无效2眼。结论:在HSK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规范治疗方案,根据具体临床分型来合理选择药物,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从而达到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结膜炎后患者出现干眼症状后泪膜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2010间在我院门诊确诊急性结膜炎,治愈后出现眼干、异物感等症状的患者52例(69眼),并排除了原有干眼及其他原因引起干眼的因素,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分别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FL)、泪液分泌实验(ST)检查,并与未发病眼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结膜炎治愈后出现干眼症状患者各项检查结膜有不同程度异常,BUT与未发病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与未发病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与未发病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膜炎痊愈后由于病毒、细菌感染及药物作用易导致泪膜不稳定而出现干眼症状。治疗急性结膜炎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对泪膜的副作用,合理用药,注意观察,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