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不稳定膀胱的发生与毒蕈碱受体(MR)变化有关,MR有5种亚型,而膀胱逼尿肌仅有两种亚型—M2R,M3R,目前尚不清楚MR亚型在不稳定膀胱发生中的作用。目的:探讨MR亚型密度变化与不稳定膀胱发生之间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中心。材料:实验在重庆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为30只Wistar大鼠。方法:建立不稳定膀胱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在10g/L苯巴比妥麻醉下,对大鼠施行尿道结扎手术,造成尿道不完全梗阻。对照组大鼠仅切开皮肤,而不结扎尿道。采用RT-PCR方法测定实验组大鼠不稳定膀胱及对照组逼尿肌MR亚型密度。主要观察指标:尿动力学,M2RNA和M3RNA含量,及两者的比值变化。结果:对照组逼尿肌组织含有M2RNA和M3RNA,M2RNA(1.67±0.42)含量明显多于M3RNA(0.64±0.19),两者之比约2.59∶1,没有检测到M1,M2和M3亚型的mRNA。实验组大鼠不稳定膀胱逼尿肌中M2和M3密度均增加,分别为(2.03±0.65)和(1.53±0.46),M3增加更明显(P<0.01),两者比值显著缩小,约1.4∶1。结论:不稳定膀胱产生与MR亚型上调及M2R,M3R亚型之间的比例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泌尿外科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由于其专业性较强,知识点相对分散,理论讲授和临床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感性认识缺乏、学习记忆生硬、难以深入理解等问题.泌尿外科发展史作为外科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趣味性和故事性较强,在理论讲授和临床带教过程中充分结合泌尿外科发展史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可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高泌尿外科教学质量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选择415例前列腺炎继发ED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评分评价ED的治疗效果。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经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炎治愈或好转后,IIEF-5评分显著增加,部分患者勃起恢复正常,中、重度ED患者显著减少,性欲下降患者明显减少,少数有射精障碍的患者得到改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使大部分患者并发的ED明显改善,而对少数前列腺炎好转后ED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联合应用PDE5i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性疼痛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刺激SD大鼠前列腺,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时间段大鼠相应脊髓节段(L6和S1)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CFA刺激大鼠前列腺后3、10、28天,L6、S1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结论胶质细胞活化在前列腺炎性疼痛的神经病理过程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催化亚单位α、β、γ(CnAα、CnAβ、CnAγ)3种亚型在肥大逼尿肌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逼尿肌肥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0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实行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手术.手术分别于2、4、6周取下大鼠膀胱.以RT-PCR检测3种亚型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亚型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肥大标志物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变化通过考马斯亮蓝胶染色光密度测定.结果①RT-PCR可检测到CnAα、CnAβ,未检测到CnAγ.②Western blot检测,CnAα手术后2周比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1),4周、6周表达下降.CnAβ表达无显著变化.③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变化与CnAα表达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CnAα在逼尿肌肥大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CnA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信号在周期性牵张诱导膀胱逼尿肌细胞高表达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牵张膀胱逼尿肌细胞体外模型,给逼尿肌细胞周期性20%牵张持续6 h,采用RT-PCR测定受EGTA孵浴的逼尿肌细胞Cx43 mRNA表达改变;采用激光共聚焦法,测定不同钙通道拮抗剂作用条件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改变.结果牵张前30 min培养基中加入5 mmol/L EGTA,可以显著抑制牵张诱导的Cx43 mRNA高表达;机械牵张可以显著增加[Ca2 ]i;5 mmol/L EGTA可以完全抑制牵张诱导的[Ca2 ]i增加;GdCl3、硝苯地平、兰尼碱与毒胡萝卜素可分别抑制61.95%、29.98%、87.98%由牵张诱导的[Ca2 ]i增加.结论牵张诱导Ca2 内流及通过Ca2 内流诱导的钙触发钙释放(calcium-induced Ca2 release,CICR),在牵张诱导的逼尿肌细胞Cx43高表达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输尿管结石通常体积不大,急性发病,常伴有腰疼、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由于患者一般会选择紧急就医诊治,所以通常不会延误诊治[1]。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右输尿管膀胱壁间段巨大结石患者,该患者被误诊为膀胱结石多年,最后于术中发现,给予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种尿道假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32例男性尿道假道患者(年龄15~58岁,平均32岁)的外科治疗资料。3例为行膀胱镜检查致尿道假道2,例为人为插入金属异物致尿道假道,6例为导尿使用金属探条致尿道假道2,1例为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致尿道假道,术前均行尿道造影和输尿管镜尿道检查。10例行腔镜手术(假道长度〈2cm)2,2例行开放手术(假道长度〉2cm)。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6.6个月。结果 26例排尿满意,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术后需定期行尿道扩张5例1,例因排尿困难再次手术。结论尿道假道多因对尿道狭窄盲目行尿道扩张所致,可引起患者明显的排尿困难,对于长度较短的假道(〈2cm)可采用腔镜手术充分切开假道,对于较长的假道(〉2cm),建议采用开放手术,分离找到真道后重新吻合以恢复患者的正常排尿。  相似文献   
9.
TGF-β1在复发性尿道狭窄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复发性尿道狭窄组织的病理学特点,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 TGF-β1) 在其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复发性尿道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复发性尿道狭窄段组织11例以及脑死亡患者的正常尿道组织5例作为研究标本.分别对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分布、含量和TGF-β1 的表达,并与5 例正常尿道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复发性尿道狭窄段组织以大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海绵体组织,二者互相交错,无明显分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增多,弹性纤维减少.复发性尿道狭窄段组织中TGF-β1蛋白为高表达,阳性表达率100%,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尿道组织中TGF-β1为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仅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发性尿道狭窄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增生性瘢痕是导致尿道再次狭窄的主要原因,TGF-β1高表达和尿道增生性瘢痕形成关系密切,抑制TGF-β1过度表达将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尿道再次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9177年6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1级4例、2级11例、3级6例。Ta-1期、T2期11例、T3-4期3例。随访17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3年。其中1年内死亡5例,1年至5年死亡6例,存活超过5年6例,5年生存率疗效药行膀胱或肾盂灌注治疗是预防肿瘤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