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7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威海赛洛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威佳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加用护肝支持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护肝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降酶、退黄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L-8在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与临床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80例各型肝病患者和14例健康人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并置于-40℃之中,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IL-8检测。结果 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IL-8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IL-8水平为(75.80±33.39)μg/L,原发性肝癌IL-8水平为(89.54±13.24)μg/L,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10.48、4.01,P<0.01。结论 血清IL-8水平的升高与各类肝病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8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由EPA/IARC公布的448种化学物质的诱变试验结果中,经30种以上方法测试的化学物质共有60种。通过MCT对这些物质的诱变终点分析,没有发现能对各种方法均产生阳性结果的化学物质。经两两比较,显示这些化学物质的诱变终点也有很大差别。黄曲霉毒素B_1等有较广泛的诱变终点,而放线菌素D等的诱变终点较为特异。用CASE对其中10种致癌剂分子结构作了分析,提示可能与关键片段不同有关。因此建议在选择筛选方法和阳性对照物时,应该慎重,以免遗漏所谓“窄谱”致癌剂。  相似文献   
4.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9- 11~ 2 0 0 1- 0 7采用宁夏绿谷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苦参素 (又名博尔泰力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HBsAg(+)、HBeAg(+)、HBcAb(+)和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6 0例 ,按 1990年全国第六届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本文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2例 ,男 2 6例 ,女 6例。年龄 18~ 5 4岁 ,平均 32 8岁。病程平均 3 8年。对照组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年龄 2 0~ 5 6岁 ,平均 32 4岁。病程平均 3 6年。 2组病例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所分娩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的持久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的HBV感染和未感染孕妇共90例,以其分娩的90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其中HBV感染孕妇(60例)根据其妊娠期间是否口服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分为抗病毒治疗组(30例)和未抗病毒治疗组(30例),抗病毒治疗组孕妇所分娩婴幼儿30例,未抗病毒治疗组30例。未感染HBV孕妇所分娩的30例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均于0、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幼儿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记录3组孕妇的分娩年龄、孕周及有无相关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所分娩婴幼儿的体质量及性别。观察所有婴幼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率,进一步观察7月龄、10月龄、1周岁、1.5周岁和2周岁时HBs Ab滴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3组孕妇的分娩年龄、孕周,所分娩婴幼儿的体质量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婴幼儿7月龄时HBs Ag及HBV DNA阳性率均为0.00%,HBs 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V感染孕妇所分娩的婴幼儿,从10月龄开始其HBsAb滴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抗病毒治疗组HBV感染孕妇所分娩婴幼儿7月龄、10月龄、1周岁、1.5周岁及2周岁时HBs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婴幼儿相比,HBsAb下降较快。结论 HBV感染孕妇所分娩婴幼儿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计划免疫后,7月龄时HBsAb滴度较正常婴幼儿无显著差异,但7月龄后其HBsAb滴度随时间下降较快,需密切观察,以降低产后婴幼儿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患者脾脏大小与血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脾脏大小与血细胞的关系及其产生机制.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做脾脏彩超检查,测脾脏厚度.同时采血化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经统计学处理后取均值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比较各组间脾厚度有无差异及肝硬化脾脏厚度与血细胞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脾脏厚度较急性肝炎有显著差异(P<0.001),慢性肝炎脾脏厚度较急性肝炎有较显著差异(P<0.01),随肝炎程度加重,脾脏厚度增加,肝硬化脾脏厚度与白细胞数呈负相关(r=-0.5362),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r=-0.4693),与血红蛋白值无明显相关(r=-0.3334).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组织的病变及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及脾脏慢性淤血,致脾脏增生肿大,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值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肝癌患者血清GP73与肝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找出判断肝癌患者TACE疗效及预后的新血清学标志物。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0例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GP73水平,根据TNM分期、肝脏影像学、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PS评分综合评估,将患者分为好转组(23例)和恶化组(27例),观察血清GP73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对患者术前血清GP73与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可能影响GP73水平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好转组术后1周血清GP73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F=19.47,P0.0001),术后1~3个月血清GP73较术后1周下降(F=32.54,P0.0001),且低于术前水平(P=0.0454)。恶化组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血清GP73较术前均升高(F=36.71、37.2,P均0.0001),术后1~3个月血清GP73与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P=0.9111)。好转组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GP73分别与恶化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9693、0.6894);好转组术后1~3个月血清GP73水平较恶化组明显下降(P=0.0037)。两组患者术前血清GP73浓度与AFP水平均无相关性;而与白蛋白(ALB)水平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GP73水平与是否有淋巴结肿大、是否存在腹水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GP73可以作为监测TACE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血清GP73可以反映肝癌患者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产妇应用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期间哺乳婴儿的安全性,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流程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妊娠期服用TDF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且产后继续服用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产后按照有无哺乳意愿分为哺乳组(42例)和人工喂养组(28例),观察两组产妇与新生儿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至产后72周,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产后28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及HBV DNA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 Ab)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产后28周、48周与72周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等智力发育指标与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结果产后28周两组婴儿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为0%,哺乳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HBs 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P=0.267)。哺乳组女婴28周和48周身长显著高于中国标准值,28周、48周和72周体重数值均高于中国标准值,哺乳组男婴48周体重高于中国标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体格发育指标与中国标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喂养方式婴幼儿上述指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8周不同喂养方式婴儿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32)。哺乳组婴儿产后28周和48周的MDI及PDI值高于人工喂养组,产后72周两组幼儿的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诺福韦酯抗HBV治疗的产妇哺乳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率,且初步显示婴幼儿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7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加用护肝支持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护肝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降酶、退黄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进一步探究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对肝纤维化的疗效,证实IFN-α的抗纤维化作用;同时从分子水平来探讨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机理,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技术测定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后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含量。结果实验组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经IFN-α治疗后,其血清CⅣ、HA、LN、PDGF-BB含量下降非常显著(P<0.01),血清PⅢP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患者组随着肝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PDGF-BB水平亦随之上升,且血清PDGF-BB水平与PⅢP、CⅣ、LN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FN-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性是肯定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DGF-BB水平升高,且其升高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观察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的指标。IFN-α抑制PDGF-B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纤维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