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肝癌肝移植后移植肝发生转移的基因表达差异,寻找与转移相关的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30例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肝移植手术后两年内未出现移植肝转移者,实验组为手术后两年内出现移植肝转移者.手术后3-24个月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肝穿刺取材检测.结果: 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6个,占芯片基因总数的2.34%,表达上调基因57个,表达下调基因39个.其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21个,占差异表达基因的21.88%,上调基因13个,下调基因8个. 结论: 肝癌肝移植后移植肝发生转移是多种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移植肾后FSG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9年共6例儿童移植肾FSGS的临床特征。6例受者术后4~49 d内发生大量蛋白尿(3.2~13 g/24 h), 使用了以甲泼尼龙联合血浆置换和(或)利妥昔单抗为核心的治疗方案, 辅以ACEI/ARB类药物控制尿蛋白。5例维持他克莫司, 1例改为环孢素A冲击治疗后重新换回他克莫司。结果 4例受者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6例术后随访11个月至4年, 5例血肌酐在正常水平, 1例在术后15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儿童肾移植后发生FSGS, 及时予甲泼尼龙冲击, 联合使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 并辅以ACEI/ARB等药物, 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22年7月随诊的56例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2例为食管癌,10例为胃癌,26例为肝癌,3例为胰腺癌,2例为法特壶腹部肿瘤,13例为肠癌。结合随访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患者接受以外科手术为主治疗的综合治疗,存活时间为1个月~11年。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消化系统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移植术后定期筛查肿瘤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根据肿瘤特点尽早采取积极合适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以西罗莫司(SRL)为基础,环孢素(CsA)早期减量和撤除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2005年9月间17例肾移植患者使用SRL CsA 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术后第3个月,使SRL浓度在4~12μg/L,同时逐渐减少CsA用量;至术后第6~9个月,使CsA浓度降至50~100 ng/ml或停用CsA,SRL浓度维持在6~12μg/L(减量者)或8~15μg/L(停CsA者).术后定期监测血肌酐(SCr)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13例于术后第6~9个月完成CsA减量(mCsA,10例)或撤除(eCsA,3例)方案,10例mCsA患者的CsA用量由(4.6±0.71)mg/(kg·d)减至(2.9±1.10)mg/(kg·d)(P<0.05).术后2年,患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各有3例、5例分别维持eCsA和mCsA方案,CsA用量减至(1.1±0.26)mg/(kg·d).完成并维持eCsA和mCsA方案的患者,术后第12、24个月的SCr分别为(101±32.7)μmol/L(n=10)、(101±25.8)μmol/L(n=8).1例在CsA减量前发生急性排斥(AR),1例CsA减量后因自行停用SRL发生AR.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脂血症(n=11)、肝功能损害(n=7)和感染(n=7)等.结论:以西罗莫司为基础用药而减少或停用CsA,可有效防治AR,同时可减少CsA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高脂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等是主要不良反应,西罗莫司的不良反应及对停用CsA的疑虑会影响该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和评价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再通模型.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用环形结扎不完全阻断下腔静脉并用微血管夹钳夹损伤静脉壁的方法 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于术后第7、14天行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再通情况;取从结扎处到髂总静脉分叉的下腔静脉和血栓,计算质量长度比,测定血栓面积;测定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PAI-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MMP)-2、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术后第7天,80%小鼠完全性下腔静脉血栓、20%再通;术后第14天,90%小鼠血栓再通.与术后第7天比较,术后第14天血栓面积缩小80%,质量长度比减小40.7%(P<0.05).与对照组比,u-PA术后第7、14天表达增强,而第14天表达低于第7天(P<0.05);PAI-1、MMP-2和MMP-9术后第7、14天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用环形结扎不完全阻断下腔静脉并用微血管夹钳夹损伤静脉壁的方法 可成功诱导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纤溶系统和MMPs系统可分别选取术后第7、14天前后的时间点为宜.  相似文献   
6.
6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和经验,以提高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6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6例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48例(41.4%),高血脂32例(27.6%),消化系统疾病31例(26.7%),糖尿病30例(25.9%),泌尿系统疾病11例(9.5%),痛风7例(6.0%),呼吸道感染3例(2.6%).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12.1%(14/116),感染32.8%(38/116),肝功能损害14.7%(17/116),心血管疾病12.1%(14/116),消化系统疾病6.0%(7/116),药物性糖尿病5.2%(6/116),骨折3.5%(4/116),腹壁切口疝、尿瘘、肾周血肿各2.6%(3/116),其它并发症6.9%(8/116).术后随访2~62个月,中位数34个月,死亡9例,1年人、肾生存率为89.0%、85.4%.结论:6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肾移植患者全身状况较差,合理选择病例,术前积极准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3例肾移植术后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33例中肺结核30例,肺外结核3例。多以长时间发热为首发、主要的临床表现,伴咳嗽26例,以轻度干咳为主,45%(15/33)患者于术后1年内发病。20例患者经病原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治疗首选一线抗结核药物,肺结核疗程6—12个月,合并肺外结核者疗程12—18个月。10例患者死亡;19例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4例仍在治疗中。结论:肾移植术后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可合并肺外多部位结核,临床症状隐匿而不典型。对肾移植术后发热、咳嗽患者应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须兼顾抗结核与抗排斥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鼠肾癌细胞株Renca来源的条件培养基能否诱导CD4+ CD25- T细胞转化为具有免疫抑制效能的CD4+ CD25+ Foxp3+ T细胞&#65377; 【方法】 培养Renca提取上清获得条件培养基,将条件培养基与普通培养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小鼠CD4+ CD25- T细胞7 d,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T细胞和Foxp3+ 细胞的比例;再次分选CD4+ CD25+ T细胞检测其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体内过继性输入观察对移植物存活时间&#65380;局部排斥反应和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65377;【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混合培养基显著增加培养体系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比例(P < 0.05),在一定范围内(≤75%)呈比例依赖关系;随转化性CD4+ CD25+ T细胞比例增加效应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体内输注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P < 0.05),达(29.6 ± 1.4) d,组织学观察显示能明显抑制局部排斥反应&#65377;【结论】 Renca条件培养基能诱导CD4+ CD25- 细胞转化为 CD4+ CD25+ Foxp3+ T细胞,被转化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商品名顺友)与片剂(商品名骁悉)在肾移植术后早期麦考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及疗效。方法30例首次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顺友组和骁悉组,于术后24h内开始口服顺友或骁悉,均为1.5g/d,一日两次。术后第7、14天分别于服药前(0h)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h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MPA血药浓度,比较两组MPA的达峰时间(MPA—Tmax)、峰浓度(MPA—Cmax)及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MPA—AUC0.12h),同时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及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顺友组和骁悉组MPA—Tmax第7天[(1.27±0.88)h比(1.27±0.68)h,P〉0.05)]、第14天[(0.73±0.32)h比(0.80±0.46)h,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14天MPA—Tmax均比各组内第7天提前(均P〈0.05)。两组MPA—Cmax第7天[(12.104-5.00)ng/mL比(12.20±5.60)ng/mL,P〉0.05)、第14天[(15.40±6.36)ng/mL比(12.80±6.36)ng/mL,P〉0.05)无差异,组内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MPA—AUC0_12h第7天[(31.90±15.62)mg·h·L^-1比(31.50±12.88)mg·h·L^-1,P〉0.05)、第14天[(33.30±8.68)mg·h·L^-1比(34.30±7.31)mg·h·L^-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均高于各组内第7天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血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友组和骁悉组均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两组分别有4例、3例受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顺友和骁悉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MPA血药浓度变化和疗效无明显差异。顺友用于肾移植后早期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雷帕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肿瘤八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在肾移植后发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而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8例在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同时加用RPM(RPM组),15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部分患者接受化疗(非RP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RPM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其中位存活时间为14.5个月,随访至今,仍有7例存活;1例Kaposi肉瘤患者减少RPM用量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最终因移植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非RPM组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内全部死亡。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5.0%和37.5%,非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1%和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M发挥抗急性排斥反应作用的同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