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4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Ⅲ或Ⅳa期)的疗效.[方法]128例确诊为Ⅲ、Ⅳa期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64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为常规分割剂量.A组在放射治疗的第1、5周给予2个周期顺铂 氟尿嘧啶方案化疗;B组只给单纯放射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A组与B组治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分别是93.75%(60/64)、73.44%(47/64);颈淋巴结消退率分别是100%(64/64)、89.06%(57/64);A组1、3、5年生存率分剐为96.88%(62)、76.56%(49)、54.69%(35);B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3%(58)、45.31%(29),32.81%(21),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A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毒性高于B组(P<0.05);两组口腔黏膜及皮肤反应程度相当.[结论]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Ⅲ或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肿瘤消退率,降低远处转移和提高5年生存率,其毒性反应可以耐受,不影响放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生机制,依据循证医学(EBM)的原则,探索一种有效的、针对其发病机制各个环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6例(112耳)NPC放疗后SOM患者,采用全身和局部抗炎、神经营养、扩张血管及激素治疗;加强鼻腔、鼻咽局部清理,治疗鼻腔鼻窦疾病;采用咽鼓管置管、冲洗及注药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有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鼓室导抗图均为B型。经综合治疗后,耳鸣:消失81耳(72.32%),好转25耳(22.32%),无效6耳(5.36%),总有效率为94.64%耳闷塞感:消失92耳(82.14%),好转18耳(16.07%),无效2耳(1.79%),总有效率为98.21%。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56耳(50.00%),As型42耳(37.50%),B型2耳(1.79%),C型12耳(10.71%)。治疗后0.5、1.02.0kHz气导听阈均值为(28.5±3.0)dBHL,而治疗前为(47.0±5.0)dBH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据EBM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NPC放疗后SOM的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对因治疗,是非常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对提高NPC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准确普查及诊断鼻咽癌(NPC)的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临床怀疑NPC的144例患者的鼻咽组织和鼻咽脱落细胞中EB病毒(EBV)DNA进行检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PCR技术检测鼻咽组织中EBV DNA诊断NP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6%和80.95%;检测鼻咽脱落细胞中EBV DNA诊断NP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7%和71.43%,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鼻咽脱落细胞中EBV快速、简单,患者痛苦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NPC的诊断;对NPC的普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方便、实用,值得推广。对凡是EBV检测阳性的患者均应提高警惕,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4.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均与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及转移有关。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两者在多数组织内均检测不到,但在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刺激后,两者均能被迅速诱导表达。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两者的表达一致上调,呈正相关,其联合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发现iNOS与COX-2有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实现了信息交流和相互调控,并通过这种机制,共同在肿瘤的各种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放射抵抗是鼻咽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在各种放射增敏策略中,目标明确、疗效较好和副作用较少的靶向放射增敏策略已成为当前及今后鼻咽癌放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分子靶向放射增敏、基因靶向放射增敏、乏氧靶向放射增敏及纳米靶向增敏等。进一步研究鼻咽癌放射抵抗的机制,寻找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多基因、多环节联合靶向干预,有望破解目前鼻咽癌放射抵抗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β-链接素(β-cat)与环氧合酶-2(COX-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表达及其联合表达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鼻咽癌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β-cat、CO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COX-2未见表达,β-cat胞膜表达,胞质、胞核无表达.鼻咽癌中β-cat胞质有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2.0%(36/50);COX-2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6.0%(33/5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组织中胞质内β-cat、COX-2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在胞质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84,P=0.000).结论 胞质内β-cat、COX-2的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而β-cat膜表达的降低仅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胞质内β-cat、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NP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体中Inos、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鼻咽组织中Inos、VEGF均无表达;在NPC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74%(37/50),VEGF为62%(31/5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764,P<0.001).结论 Inos与VEGF 的共同过表达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Inos抑制剂与抗血管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有利于NPC化疗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胆脂瘤型中耳炎78例行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并对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1-5年随访,移植的颞肌筋膜愈合良好,完全成活70例,占89.74%,5耳鼓室腔内胆脂瘤复发致鼓膜穿孔,再次手术痊愈。3耳因移植物供血不良发生穿孔。术后1年纯音听力较术前提高≥30dB的为14例(17.95%),20—29dB的为32例(41.03%),10—19dB的为15例(19.23%),听力无改善者17例(21.79%)。胆脂瘤复发5例(6.41%)。结论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在清除中耳病灶和重建听力的同时,保存了耳部正常形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8岁,自10岁开始双鼻腔无明显诱因反复流血,量不多,可自止。1992年后症状明显加重,出血频繁,量多。曾用激光、冷冻、药物烧灼治疗,疗效欠佳。1995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确诊为“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996年开始出血进一步加剧,常导致休克,每周需输血400~800ml。1998年来我院就诊。检查见患者贫血貌,全身皮肤有广泛的扩张毛细血管,以四肢为多,指尖及大小鱼际肌尤为明显。双侧中、下鼻甲、鼻底、鼻腔外侧壁、鼻中隔及下唇、口底、舌体、软腭与双侧颊粘膜表面均可见扩张迂曲的毛细血管团。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功能正常。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和CD34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33%(25/30),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30%(3/10)。iNOS、CD34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3.45±10.06、21.34±6.3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CD34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因此,选择性抑制iNOS和CD34可望成为基因治疗喉鳞状细胞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