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18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镇松  刘秀卿 《河北医学》2009,15(6):698-700
目的: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儿科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31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106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33.3%。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6周组为14.3%,6个月至2岁组为36.0%,2~5岁组为12.5%。经X2检验,P〈0.01,表明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34.6%,女性患儿感染率为30.1%,经U检验,P〉0.05。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别。本文中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每年的10~12月为高发感染期,感染率为44.9%,每年的其它月份的感染率为8.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和每年的10~1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选择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稳定期COPD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40例,分析受试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Medisoft肺功能仪测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健康者,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IL-6、TNF-α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IL-6、TNF-α呈负相关(P0.05),与FEV1、P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339例上呼吸机新生儿痰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上呼吸机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菌株的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K-B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39份痰标本中检出20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9.6%。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0.9%,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2.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占6.9%。各种病原菌对各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差别明显,对常见基础抗菌素耐药率大大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低,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达到1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上呼吸机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相对较高,所以应加强对上呼吸机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防止滥用抗菌素,做好预防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259例头位胎膜早破临床分析光泽县医院刘秀卿魏素萍胎膜早破为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临床表现。为了探讨胎膜早破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本文将259例头位胎膜早破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我院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448...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离心式微流控技术的检测流感病毒分型的直扩PCR法。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采用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对流感病毒不同分型进行直扩荧光PCR检测,进一步评价该方法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线性关系;用该直扩荧光PCR法检测576例临床标本,并用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进行验证。结果 离心式微流控直扩PCR法的总体最低检出限为500 copies/mL;与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精密度均小于4.34%;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0.98);576例临床标本中检出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75例,其中H1N1 26例,H3亚型49例;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型74例,均为Victoria系。与对照试剂比较,离心式微流控PCR法在流感病毒不同分型的灵敏度、特异性、总符合率均高于92.9%,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IAV、H1N1、H1、H3、IBV和IB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00、0.500、0.500、1.333、2.250、2.250,P均>0.05),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96)...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32岁。间歇性肉眼血尿(含大量血块)20天,于1990年10月27日由外院转入我院。发病前有左侧腰背部痛。否认血液病、传染病及慢性感染病史。查体:表情淡漠,重贫血貌。T36.6,P102,BP11/8kPa,心肺无异常。左肾区轻度叩击痛,未触及肾脏。WBC6.8×10~9/L,Hb55g/L,BT2min,CT4min30S,BPC225×10~9/  相似文献   
7.
2057例阴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卿  张镇松 《河北医学》2010,16(2):193-195
目的:了解阴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及解脲支原体(Uu)的耐药情况。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2057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并将所得阳性标本培养液进行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2057例阴道炎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的总阳性率为28.0%。各个年龄组的感染情况各不相同,分别是:20~29岁组的感染率为38.7%;30~39岁组的感染率为26.8%;40~49岁组的感染率为26.5%;50~59岁组的感染率为9.4%;30~39岁组和40~49岁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20~29岁组与30~39岁组和40~49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5;50~59岁组与前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药敏结果方面:解脲支原体(uu)对12种抗菌素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的是四环素类中的四环素(4.0%)和大环内酯类中的交沙霉素(4.3%),以喹诺酮类中的氧氟沙星(78.1%)和左氧氟沙星(78.3%)的耐药率最高。结论:解脲支原体(Uu)感染是引起生育期妇女阴道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尤以20~29年龄组为高发年龄段。由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的抗菌治疗一般应参考药敏结果,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没有药敏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交沙霉素或四环素进行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是1898年Nocard等发现的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是对人类有致病性的一种支原体,主要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内增殖。肺炎支原体对人类引起的主要疾病有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细支气管周围间质性肺炎)、咽炎和气管支气管炎,也可引起合并肺炎的其他表现,如脑炎、胸积液、皮疹、血尿等严重症状。  相似文献   
9.
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卿  张镇松 《河北医学》2007,13(2):206-209
目的:了解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标本分离培养后,予以鉴定到种并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5259份生殖道标本分离出3083份阳性标本,培养阳性率为58.6%.这3083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检出菌的74.5%,以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占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占检出菌的25.5%,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占21.7%),表皮葡萄球菌(占18.4%),真菌(占18.0%,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检出真菌的72.9%)腐生葡萄球菌(占11.5%),肠球菌(占10.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5%).大肠埃希氏菌对丁胺卡那,三四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在15%以下,对氨曲南耐药率在25%以下,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在80%以上,对庆大,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一二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均在30%以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在2%以下,对三四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在10%以下,对一二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在20%左右,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庆大耐药率在80%左右.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在5%以下外,对其余各种抗菌素均有不同程度较高的耐药率.真菌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临床医生要根据生殖道标本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健康女性医务人员HPV感染的阳性率与各年龄段的关系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以及自然清除率,为该人群宫颈癌的早期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反向点杂交法检测23种HPV基因型,包括18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HPV,分析受检者HPV感染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比对各年龄段的感染率并对比1年后HPV复查情况计算自然清除率。结果 1 366例标本中阳性176例,阳性率为12.88%,21~30岁与60岁及以上的感染率出现两个弱高峰;检测出22种HPV基因型,HPV83型未被检出,高危型主要以HPV52、53、16为主,低危型以HPV81、42较为常见;1年后HPV的自然清除率为32.95%。结论对健康人群进行HPV基因分型筛查能较好地指导宫颈癌的早期防治,同时要加强对青年和中老年女性医务人员的HPV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