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颌面部爆炸伤并发心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心脑并发伤的特点与致伤机制。方法10只犬按伤后0、6、24h时及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犬左咬肌区利用高速破片+冲击波致伤模型模拟软组织爆炸伤,观察动物伤后0、6、24h心脑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h脑损伤以出血及粒细胞浸润为主,伤后24h损伤加重;2只犬心脏出现内膜下出血及内皮细胞脱落。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可导致心脑并发伤,抢救时须综合考虑,以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导致的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特点。方法18只实验犬随机均分为6组,以直径6.0 mm、质量0.88 g的不锈钢珠高速投射致伤犬右下颌骨体部,但不直接伤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分别于伤后6 h、24 h、3天、7天、2周及4周处死实验犬,对下牙槽神经、动脉的间接损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弹道附近下牙槽神经、动脉损伤较重,但未发生断裂、坏死;随着与伤道距离的增加,损伤程度递减;对侧神经、动脉仅发生轻度一过性损伤。结论在救治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的伤员时,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应予以妥善保护;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神经干探查松解范围应在伤道外2 cm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结果.方法:下颌骨短小畸形2 例.在下颌角部位截骨,以下颌角为中心将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上、下活动翼分别固定于升支和体部骨表面.术后第7 天开始牵引,各牵引螺杆的牵引速度为0.5~1.0 mm/d.待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体部长度恢复较为理想后停止牵引,固定牵引装置3 个月. 结果:2 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牵引,无并发症.牵引升支和体部长度均为15 mm,下颌骨形态恢复理想.结论: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可以在二维方向对下颌骨短小畸形的患者进行下颌骨形态重建,可以作为治疗不同类型下颌骨短小畸形的优选牵引装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术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37例(男109例,女28例,年龄6~54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9例采用腭垂腭咽成形术,10例采用腭垂腭咽成形术+舌骨悬吊术,6例采用腭垂腭咽成形术+颏前徙+舌骨悬吊术,9例采用颏前徙+舌骨悬吊术,32例采用正颌手术,11例采用牵张成骨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所有患者睡眠打鼾、憋醒、大汗淋漓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29例患者AHI指数由术前51±13降为术后11以下,59例患者AHI指数降为5以下;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63%±15%增加至术后的97%±6%,平均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4%±9%增加至术后的95%±7%,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43%。结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根据其阻塞部位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术式,可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牙科治疗用阿替卡因或甲哌卡因局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和甲哌卡因在牙科治疗中的局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需要在牙体、牙周、修复和外科拔牙治疗中采用局部麻醉的病人各60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采用阿替卡因、甲哌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监测麻醉前后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用疼痛行为法和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局麻副作用。结果:两种麻药安全性好,在不同牙科治疗时阿替卡因的平均评分值低于甲哌卡因,但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阿替卡因、甲哌卡因局麻下进行牙科治疗,效果相近,安全可靠,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放射照射后牵张下颌骨成骨犬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成年中国犬12只,实验组10只以60 Co 颊舌向照射下颌骨后部标定区域,照射方法为22.8 Gy、5.7 Gy/次,共4次(生物等效剂量为50 Gy/25次)。对照组2只不照射。照射完成后3个月,在动物下颌第五和第六臼齿间行骨皮质切开术,植入骨牵张器,经过1周的延迟期,2次/d,每次0.5 mm 的速率连续牵张下颌骨10 d,然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以放射学,组织学和 SPECT 方法对牵张区新骨进行检查,对下牙槽神经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除实验组1只动物因麻醉意外死亡,其他动物都完成了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新骨形成无明显差异。SPECT 显示实验组成骨活跃。观察到下牙槽神经修复性组织学变化。结论:放射照射后牵张犬下颌骨可形成新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常规士卓曼(ITI)种植体和诺贝尔(NOBEL)种植体应用于即刻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共80颗种植体,外伤牙、残根微创拔出即刻植入种植体,随机分组为ITI种植体组(30例,39枚种植体)和NOBEL种植体组(30例,41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必要时应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技术,植入6个月后行上部冠修复,修复后追踪12个月。结果:两组种植体均无脱落,存留率100%,种植体周围龈袋深度、出血指数均无明显不同,术后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 ISQ)值均符合国际指标。常规NOBEL种植体组种植体周围发生炎症1颗。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中常规ITI种植体可取得与NOBEL种植体同样的成功率,近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追踪。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致间接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创伤动物模型研究双侧TMJ损伤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创伤实验室完成,实验以幼年山羊作为研究对象,以1MPa气压推动0.845kg的圆柱形钢质抛射体对动物进行致伤,伤后3d,1,2,4,12周对双侧关节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关节对照。结果:伤后3d可见关节滑膜撕裂、颞骨和髁突骨质破坏、关节腔内积血,关节盘以及关节附着的断裂等;7d后,关节积血少见。2周后关节内出现明显的破坏性改变,关节腔内有渗出液。伤后1个月,部分动物的一侧关节盘完全破坏,髁突软骨层消失,关节腔内渗出;对侧关节结构紊乱,关节盘及髁突明显变形、不规则等改变。3个月后,多数关节结构基本正常,但关节内的破坏性改变仍然存在,关节内仍有明显的裂隙或囊状改变,软骨组织变薄,关节盘松解,关节腔扩张等。结论:创伤可导致山羊双侧关节结构不可逆性的破坏,使关节内环境发生改变,诱发TMJ疾病的发生;关节积血及关节盘的破坏在创伤性关节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间接性TMJ损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间接性TMJ损伤时下颌骨不同部位在致伤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颏部撞击法对6个新鲜羊头颅以4kg和10kg的压力推动0.845kg的圆柱形钢质抛射体进行撞击,对头颅加速度、双侧下颌骨体部、髁突颈部以及颞骨部的应变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应用新研制的生物撞击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结果:随撞击速度的增加,头颅加速度和各检测部位的应变也随之加大,髁突颈部可产生最大应变,颞骨部应变明显减小,说明颞颌关节的存在可减小颏部撞击伤对颅脑的损伤。在外力作用于颏部时,髁突颈部受到的应力最大,因而较其他部位容易发生骨折。当髁突颈部所受应力超出其自身生理范围时,即发生髁突骨折。结论:撞击速度和下颌骨内应力的变化是衡量下颌部损伤,特别是颞颌关节部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进行生物力学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多功能生物撞击机,分别造成离体犬头下颌骨体部的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测试致伤过程中的一些生物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撞击伤时下颌骨体部产生的冲击加速度远远大于高速投射物伤;冲击波作用于体表后,到达下颌骨表面的冲击波压力峰值迅速衰减,撞击伤衰减更为严重;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情况下,随着与伤区距离的增加,下颌骨的应变和应变率都呈迅速递减的变化规律,与相应部位牙齿和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程度变化规律相符合.结论:下颌骨的应变和应变率是衡量邻近组织、器官间接损伤程度的重要生物力学指标,其中应变率较应变值更能反映出创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