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与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27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两组病例各期增强CT值,利用公式灌注值P=CT静脉期-CT平扫期、廓清值C=CT静脉期-CT延迟期、绝对廓清灌注指数APC=(C/P)×100%及相对廓清灌注指数RAPC=(C/CT静脉期)×100%得到相关参数,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鉴别两者的最佳价值。结果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直径较结节样增生更大;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病灶各期CT值均明显高于结节样增生,且两者灌注值P、廓清值C、APC及RAPC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灶位置、对侧肾上腺萎缩及动脉期CT值对鉴别两者无显著意义。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型大肠肿瘤好发于直肠、盲肠和升结肠近段,组织病理学多为腺瘤或黏膜内癌,混合结节集簇隆起型病变癌变率高、浸润较深,且有进展期癌。结论:扩展型大肠肿瘤表面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测有无癌变与癌变浸润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黄十种不同煎煮法的部分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大黄十种不同制备方法的煎液对小鼠致泻作用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比较。分别煎沸10、30、60min,结果表明时间越长,致塘作用愈强,抑菌作用也有类似趋势;但煎沸120min则致溏和抑菌作用反而减弱。抑菌作用以煎沸30min的最强;致溏作用以煎沸60min的最强。综合考虑,以煎沸30~60min最理想。直接将大黄加入沸水中(后下)的其致稀便倾向在全部十种煎法的煎液中最强。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的CT、MRI检查价值及手术切除可能性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CT、MR扫描价值。方法:64例食管癌使用GEMAX640型CT机扫描48例,0.3T永磁型MR机扫描34例,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CT组术前判断可切除42例,实行切除40例,判断不能切除者6例,实际不能切除4例,符合率91.7%;MR组符合率88.2%。结论:CT、MRI对食管癌能作出术前切除可能性估价,CT、MR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以MIC相对值为指标,观察黄连、黄芩、甘草煎液单味或不同比例配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黄连与黄芩配伍,黄芩的抑菌作用有所降低,但黄连则未见降低;黄芩多于黄连时,黄连的抑菌作用似有增强。黄连与甘草配伍,无论比例如何,配伍后的抑菌作用均呈降低趋势。当三药同时配伍时,黄连、甘草的抑菌作用不变,或反增强,只有黄芩的抑菌作用有减弱趋势。黄连与黄芩、甘草两两配伍,单独使用时,其抑菌作用似不如组成三药配伍。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扩散途径的解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熟悉腹部相关的解剖结构,全面认识急性胰腺炎(AP)的CT表现。方法39例经临床确诊的AP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果2例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胰周脂肪间隙模糊;37例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内均有低密度区,范围不等,渗出液明显,累及腹腔及腹膜后间隙,范围广泛,其中并发假囊肿者13例,脓肿1例,胰周小静脉扩张15例,伴有肠胀气者20例,胸腔积液29例。结论熟悉腹部相关结构的解剖基础有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AP的CT表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蜡泪样骨病为一罕见骨质硬化性疾病 ,全身多发者更少见 ,我院首次发现一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2 1岁 ,因右足外伤来急诊 ,既往体健。局部X线检查未见外伤性改变 ,但发现多骨硬化 ,行全身X线检查结果如下 :右肩胛骨、右锁骨、右肱骨、右尺桡骨、右腕掌指骨的大部分骨骼以及双侧髂骨、耻骨、双下肢长管状骨及双足多数骨骼均见程度不等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髓腔变窄 (图 1,图 2 )。颅面骨、肋骨、脊椎骨以及左上肢各骨未见异常。心肺膈及全身软组织未见异常X线征象。病理 :(右锁骨 )增生骨组织。诊断 :全身多发性蜡泪样骨病。讨论 :…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镜和双对比钡灌肠是结、直肠癌的基本检查方法.两者能观察肠腔内病变情况,主要用于发现和诊断病变.对肿瘤术前分期的能力有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I)、内镜超声、放射免疫荧光扫描法(radioimmuno sintigraphy)、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影像学技术能评估肿瘤向肠壁浸润深  相似文献   
10.
非正品大黄与正品大黄的致泻和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娜  刘林祥 《中药材》1990,13(4):36-39
本文报告了三种非正品大黄和四种正品大黄的致泻和抑菌作用的实验观察.天山大黄、藏边大黄等和四种正品大黄对灌胃给药的昆明小鼠都显示了较明显的泻下作用,各指标按等效剂量计正品大黄并没有一致的优势,单一品种的正品大黄也不具完全优势.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非正品大黄和正品大黄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