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机体产生大量病理性抗核蛋白和抗DNA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IFN-α是触发SLE病理性免疫应答,进而导致病理损伤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TLR信号通路的慢性活化状态在很多病理环境下存在,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像TLR通路的活化及调节那样受到更多的关注。人TLR7主要表达在B细胞和某些树突状细胞(DC)上,如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ocytoid dentritic cells,pDC)。TLR7的天然配体为病毒的单链RNA和氧化的鸟嘌呤核苷,它的活化可被合成的咪唑喹啉(imidazoquinoline)类衍生物S28690模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的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诱导,建立树突状细胞的稳定体系,为更进一步实验打好基础。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不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表面标记抗体磁珠分离树突状细胞前体,通过加入不同的刺激分子,分别诱导未成熟、成熟及活化等不同阶段的树突状细胞。结果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相比,成熟活化型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86以及CD40等共刺激分子明显升高,其中MoDC对成熟标记物CD83的表达水平亦较高。此外,两者在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不同亚群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和鉴定,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平台,为深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从DC中克隆并发现新的免疫分子基因并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是目前免疫学领域的前沿热门课题.本课题通过大规模随机测序和同源比较,从人树突状细胞.DNA文库中克隆到全长1101 bp的新基因,根据 GCG软件预测N端有一7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提示其为分泌性蛋白,成熟分子由209个氨基酸组成,理论上计算其分子量约为23kD,其蛋白水平与人和小鼠TNF有15%左右的同源性,因此推测可能是一新型细胞因子,命名为树突状细胞衍生的TNF-α样细胞因子(DC derived TNF-αlike cytokine,DDTLC).DDTLC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为开展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行了DDTLC的原核重组表达.利将DDTLC定向插入pBV220表达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BV-DDTLC;转化DH5_α细菌,进行热诱导表达并纯化出纯度达95%以上的DDTLC重组蛋白.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DDTLC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宗旨。实验课是大学生接触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敲门砖,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探讨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的策略,提出在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教学,提升实验课教学地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使之具备"验证、综合和探索"功能;构建多元化、立体化实验课教学模式;依托各学科重点实验室,搭建公共实验教学平台等四点建议,以期通过完善实验课教学改革,使之成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始动力。  相似文献   
6.
CpG-ODN对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pG-ODN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利用合成的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GpG motif containingoligonucleotides,CpG-ODN),通过酶切鉴定DNA制品CpG基序甲基化程序,FACS分析DC表型和内吞作用的变化,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  相似文献   
7.
组成核糖体相关复合物的MPP11和HSPA14,因其能够辅助“伴侣分子”完成新生肽链在核糖体从最初合成的线性结构到组装、正确折叠成三维构象的过程,又被称为“辅助伴侣”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PP11和HSPA14不仅能够发挥其“辅助伴侣”分子作用,也与细胞分化发育以及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就MPP11和HSPA14分子的结构、细胞内定位、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揭示MPP11和HSPA14在肿瘤中的高表达,介导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后续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PE -CD34 FITC AnnexinV 7AAD三色荧光法 ,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 ,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5Gy和 8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 1周的连续性死亡 ,既有凋亡又有坏死 ,但是以凋亡为主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10Gy和 12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 ,在持续 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照射后 ,造血干细胞在 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在诱导小鼠骨髓DC发育的过程中,加入肿瘤细胞培养上清,观察DC生成情况,产与政党培养条件下的DC比较共刺激分子,Ⅱ类分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以及抗原提呈功能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经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和肺癌细胞3LL的分泌上清培养后,DC表达共刺激分子CD40,CD86,CD80,和黏附子CD5R的水平下降,分泌Th1细胞因子IL-12的水平也降低;并且DC的抗原提呈功能和刺激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下降,上述肿瘤细胞均可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结论:在肿瘤细胞的微环境中存在免疫抑生因子,对DC分化发育和抗原提呈功能起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春新碱载体红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VCR)载体红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改良低渗预膨胀技术制备VCR载体红细胞,并将VCR载体红细胞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培养,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PI/Rhodamin123染色,流式细胞分析K56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Hoechest33258细胞核染色观察凋亡K562细胞核形态。结果VCR载体红细胞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且该作用随剂量增高而加强。与载体红细胞混合培养24h后,S+G2/M期K562细胞明显增多,G0/G1期细胞减少,与VCR原药作用一致,与未载药红细胞的作用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红细胞载药并释放出来的VCR在体外具有与原药相同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