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痛风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专科门诊和病房原发性痛风患者64例,分析临床特点及合并症。结果 痛风以男性多见,多数以第一跖趾关节首次发病,常并发代谢综合征(25%)或其中的部分表现。结论 随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巳成为常见病,男性多见,主要以第一跖趾关节发病为首发症状,怀疑痛风者庆反复检测血尿酸,注意是否并发代谢综合征,并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 脂微球载体制剂 (凯时注射液 )治疗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2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 2 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 (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A组 )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B组 )。再分别分为A1 、A2 组和B1 、B2 组。A1 、B1 组在与A2 、B2 组同样治疗下 ,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 4周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1 、B1 组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明显减少 (P <0 .0 1 ) ,而A2 、B2 组治疗后2 4h尿白蛋白无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凯时注射液可降低糖尿病白蛋白的排泄 ,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对糖尿病肾病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39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接受格列美脲片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血糖波动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MHR)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19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两组,即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n=101)和血糖控制不良组(HbA1c≥7%,n=2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MHR。结果 与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 NE)、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 count, M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空腹血糖(fastin...  相似文献   
5.
对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时已存在高糖毒性所致的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亦更为严重。因此对于这些重度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标,可缓解糖毒性和脂毒性,有利于血糖的长期稳定。临床上常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进行强化治疗,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76例,据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成2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93例)和非失效组(83例),2组均测定晨8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分析其水平的差异。结果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为(576.2±78.4)nmol/L,明显高于非失效组的(462±94.5)nmol/L,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增加可能是致磺脲类药物的治疗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比较血糖控制良好和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9例,根据其入院次日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结果,分为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 408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 141例,监测两组年龄、性别、现居地、吸烟史、饮酒史、个人疾病史、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应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模型预测患者未来10年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模型结果提示: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心血管病低、中风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心血管病高风险。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更加注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以降低其心血管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背景 在成年人中有1/12的患者死亡可归因于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高血脂、高血糖、高炎性因子水平往往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n=98)和胰岛素组(n=95)。所有患者继续以往的饮食、运动及口服药物。艾塞那肽组加用艾塞那肽同时胰岛素剂量暂减30%,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水平单纯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降糖效果及FIB、hs-CRP、IL-6、TNF-α的变化。同时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炎性标志物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及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塞那肽组HOMA-IR、hs-CRP、IL-6及TNF-α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治疗后体质量、BMI、WC及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艾塞那肽组,还是在胰岛素组,△FIB与△WC、△体质量、△BMI、△HOMA-IR呈正相关(r=0.269~0.423,P<0.05),△hs-CRP与△WC及△HOMA-IR呈正相关(r=0.223~0.515,P<0.05),△IL-6和△TNF-α与△WC呈正相关(r=0.215~0.379,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艾塞那肽组和胰岛素组,△BMI及△HOMA-IR是△FIB的影响因素,△WC是△hs-CRP、△IL-6及△TNF-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胰岛素加量相当,但可减低患者体质量、BMI、WC,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亚临床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20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70例因可疑CHD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CHD组295例,T2DM+CHD组175例.收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居民的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策略及工作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针对徐州市区2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2446人,其中男性1 197例,女性1 249例,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M及IGR诊断标准,计算患病率.对DM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居民DM患病率为14.88%,标化率为12.33%,其中男性为12.15%,女性为1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7,P>0.05).IGR患病率为19.91%,标化率为17.59%,其中男性为17.55%,女性为17.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心性肥胖(OR=2.036,95%CI:1.525~2.718)、超重和肥胖(OR=1.870,95%CI:1.418~2.465)、年龄(OR=1.718,95%CI:1.267~2.329)、运动量少(OR=1.565,95%CI:1.072~1.395)、高血脂[高TG(OR=1.502,95%CI:1.052~2.144)、高TC(OR =1.289,95% CI:1.153~1.428)、高LDL-C(OR=1.560,95% CI:1.283~1.907)]、高血压(OR=1.474,95%CI:1.252~1.778)、DM家族史(OR=1.283,95%CI:1.153~1.428)、主食摄入量大(OR=1.010,95%CI:1.001~1.019)为DM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徐州市DM及IGR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心性肥胖、超重和肥胖、年龄增长及血脂水平、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DM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