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应用分光光度计观察了体外培养基中细菌在CPT,CTZ,β—内酰胺酶以及酶抑制剂MCIPC单独和相互作用下的生长浊度变化。①分别单用CPT(10MIC)和CTZ(15MIC)均可溶解细菌;而当加入微量酶液则可明显拮抗。②上述实验系统中同时加用MCIPC(1/16MIC)则能翻转酶对CPT和CTZ溶菌作用的拮抗而出现溶菌。③但当CPT或CTZ分别与酶在菌液中孵育10分或30分钟后,再加用等量MCIPC时仅能翻转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CTZ的拮抗,重新再现溶菌作用,而此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CPT的溶菌作用则不能再现。该实验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非水解屏障耐药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培养合格人才 ,本部多年来一直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教学中的永恒主题 ,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采取多种措施 ,狠抓师资培养工作 ,既拓宽了教师知识面 ,提高了教师学术水平和全面素质 ,又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奠定了基础。 (2 )加强教学各环节管理 ,坚持定期教学检查 ,严格质量监控 ,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3)认真开展教学改革 ,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头孢噻肟(CTX)与头孢噻吩(CET)、头孢哌酮(CPZ)和头孢唑林(CEZ)对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不同浓度的三唑巴坦(TB)之抑酶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头孢菌素/TB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11株临床分离菌和4株标准产酶菌的β-内酰胺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并计算4种配伍比例的三唑巴坦(头孢菌素/TB分别为4∶1、3∶1、2∶1和1∶1)的抑酶率。结果CTX对酶的稳定性最高,其水解率(15.95±17.40)%明显低于其余三种药物(P<0.05);CPZ和CEZ的稳定性相当,其水解率分别为(45.10±12.68)%和(39.55±19.66)%(两者比较,P>0.05);CET的稳定性明显低于其它三种药物(P<0.05)。加用TB后,酶对4种抗生素的水解率明显降低。其中TB对CPZ和CEZ的抑酶保护作用相当(其平均抑酶率多大于70%,且2/3的细菌酶的抑制率在50%以上),对CTX保护作用也较强(平均抑酶率在50%以上)。但同一药物的4种配伍制剂中头孢菌素的水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B能有效抑制酶对所试4种头孢菌素的水解,4种配伍比例的TB对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TEM-28V β-内酰胺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TEM-28V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和等电聚焦(IEF)对细菌β-内酰胺酶类型进行初步判断;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并进行PCR扩增测序;饱和硫酸铵反抽提,并经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β-内酰胺酶;SDS-PAGE法测定分子量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动力学参数。结果6株临床分离菌均对头孢他啶耐药。IEF显示,每株菌产生一种或两种β-内酰胺酶,等电点(pI)分别为5.5、5.6和8.7。根据基因分析推测,pI为5.6的酶的氨基酸序列与TEM-2同源性为100%。pI为5.5的酶与TEM-28比较存在4个氨基酸突变,其分子量为28.77ku;酶动力学分析证实,TEM-28V能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氨曲南,不能水解亚胺培南,对舒巴坦和三唑巴坦的IC50分别为107和220nmol/L。结论TEM-28V可能为TEM-28变异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5.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卡泊芬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抗真菌药非常有限,直到酮康唑问世后,才相继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等药上市,为临床医生治疗浅、深部真菌感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近年来,又研发出了更多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如专用于局部给药的阿莫罗芬、舍他康唑、利拉萘脂、氟曲康唑等;作用于系统的如伏力康唑、普沙康唑、拉夫康唑等,以真菌细胞壁为作用靶位的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抗真菌药,卡泊芬净(caspofungin)[1]、米卡芬净(micafungin)和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等,这些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均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2],在强大的杀菌活性的同时又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不良反应[3].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 AB)生物被膜形成与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关系,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 1)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外排泵抑制剂(EPIs)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9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分别测定9株XDR AB生物被膜形成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相关基因的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47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检测abaI、bap、pgaA、pgaB、pgaC、pgaD、csuA/B、csuA、csuB、c...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突变体,比较突变前、后酶活性的变化,进一步阐明酶的分子结构特征和生化特性。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将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Ser240(丝氨酸)AGC定点突变为Gly240(甘氨酸)GGC,分别构建CTX-M型酶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比较突变前、后酶活性的改变。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表明CTX-M型酶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后,发现含野生型CTX-M基因的重组菌其酶活性与来源菌株相近,而含突变型CTX-M基因的重组菌未检测到酶活性。结论Ser240对于维持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12株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属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12株不动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78.6%)。药敏结果显示,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2%,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多重耐药率为76.8%(86/112)。但对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均敏感。结论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现有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是控制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革兰阴性(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测定泵抑制剂对MIC的影响,β-内酰胺酶(Bla)的表型鉴定及等电点测定,PCR扩增检测Bla基因及DNA序列测定。结果所试菌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高,均产Bla,其中42.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7.5%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7.0%产金属β-内酰胺酶,10.5%同时为外排泵阳性菌;8株阴沟肠杆菌的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高度同源。结论产Bla是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ESBLs检出率最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ampC基因均起源于ECLC074的ampC基因;亚胺培南是治疗耐药G-杆菌所致感染最有效的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和阿米卡星可分别用于治疗耐药非发酵杆菌和持续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所致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