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下前牙形态、接触点及下尖牙间宽度改变对正畸治疗后下前牙拥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56例下前牙旋转、拥挤复发患者的矫治前(T1)、矫治后(T2)以及保持3年后(T3)模型;以126例个别正常为对照组并制取模型。测量下前牙不整齐指数(mandibular irregularity index,MD-IRID)、下颌尖牙间宽度(man-dibular intercanine width,MD-ICW),计算下切牙牙冠近远中径(mesiodistal length,MD)与唇舌径(faciolingual width,FL)比例(MD/FL),并观察下前牙间的接触形式,分析以上指标与下前牙拥挤复发的关系。结果试验组T2期的下尖牙间宽度较T1期明显增大,而T3期的下尖牙间宽度较T2期又明显减小;下前牙临床排列整齐且IRID≤1.5 mm者,下切牙MD/FL正常或偏小,MD-ICW偏大;下前牙临床排列不整齐且IRID〉1.5 mm者,下切牙MD/FL偏大,MD-ICW偏小;严重复发者(IRID〉6.5 mm)下前牙接触点均有异常,邻牙间多为点接触,解剖接触点之间分离度大。结论 MD/FL偏大、下前牙间点接触及过度扩大下尖牙间宽度可能是矫治后下前牙拥挤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12例轻中度OSAS患者,男9,女3例,平均年龄46岁,均经呼吸内科确诊和耳鼻咽喉科排除手术可能,叉拒绝戴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CPAP)者,进行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主观症状分析,并拍摄戴用口腔矫治嚣(OA)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颅面及气道大小的测量.结果 OSA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能够明显改变其主观症状:鼾声、憋气、日间嗜睡有效率为75%、66.67%、83.33%.X线头影测量结果: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IAS长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显著性,SPL长度较使用前有所减小,而SN-MP角度和SPAS在使用矫治器后有显著性增加,SNB角度和MAS长度使用后亦较使用前有所增加.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口腔矫治器是OSAS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OSAS患者戴入矫治器后,咽腔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位置关系均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自酸蚀封闭剂加光固化粘接剂在临床粘接正畸托槽的脱落率,探讨自酸蚀封闭剂加光固化粘接剂在临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30名正畸初诊患者的上颌左右侧分别使用实验组:Self-etching primer(自酸蚀封闭剂3M)加TransbondXT(光固化粘接剂3M)和对照组:37%磷酸加化学固化型正畸粘接剂(3M)粘接托槽,观察其临床脱落率.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脱落率高,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结论 自酸蚀封闭剂与光固化粘接剂配伍粘接托槽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殷慧  曾赞文  冯淑敏 《微创医学》2012,7(6):628-630
目的比较Depulpin多聚甲醛失活剂、三聚甲醛失活剂和砷失活剂用于牙髓失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Depulpin失活剂组(A组)100例、三聚甲醛失活剂组(B组)100例,砷失活剂组(C组)100例。将三组的失活效果和封药后的疼痛反进行量化分类,对量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epulpin失活剂和砷失活剂的有效失活率分别为93%和89%,显著高于三聚甲醛失活剂76%;Depulpin失活剂和三聚甲醛失活剂封药后重度疼痛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3%,显著低于砷失活剂11%。结论 Depulpin失活剂在牙髓炎患者失活治疗过程中更有效、安全,用药后疼痛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肿痛安糊剂治疗干槽症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痛安糊剂治疗干槽症疼痛的效果。方法 48例干槽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牙槽窝填塞肿痛安糊剂,对照组填塞碘仿纱条,观察止痛效果。结果 肿痛安糊剂组24、48h内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0.8%、20.8%,碘仿纱条组24、48h内止痛有效率分别为33.3%、37.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肿痛安糊剂用于治疗干槽症,止痛效果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救援人员在灾难事件中的自我照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重点,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协助受影响的人民.这无疑是整个工作中的当务之急,但心理学学者多年的研究提醒我们,在照顾灾民之余,我们也必须关心救援人员本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单侧推磨牙向后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上颌牙弓不对称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同时与传统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12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在磨牙远中关系侧第一前磨牙与磨牙之间根方,4周后加力;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将磨牙远中关系侧推磨牙向后开展间隙的同时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弓,调整上颌中线,纠正不对称的上颌牙弓。B组用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4周后力值恒定为2.94~3.92 N。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上颌单侧推磨牙3~9个月开展足够间隙后,所有病例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55 mm,疗程3~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7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47°,磨牙旋转角度约1.18°,磨牙颊向移位0.93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13 mm,疗程5~9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0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36°,磨牙旋转角度约1.17°,磨牙颊向移位0.97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单侧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但种植体支抗组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疗效迅速,大大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9.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微种植支抗体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和评估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治疗微种植支抗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枚发生微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钉,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和2%碘甘油组,每组15枚。两组患者均行龈上、下洁治,然后分别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留置和2%碘甘油牙周上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3和6周观察菌斑指数(PLI)、种植体体周软组织指数(STI)、体袋深度(PPD)和微植体(MIA)松动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2%碘甘油治疗微种植支抗体周围炎STI、PPD同用药前相比显著降低,其中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药效至少能维持至停药后4周,近期治疗效果满意;两组微植体(MIA)松动率分别为6.6%和33.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微种植支抗体周围炎的药物治疗,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或2%碘甘油治疗均有明显效果,但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效果更持久,微植体(MIA)松动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曾赞文  冯淑敏  李敏 《河北医药》2004,26(5):407-408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治疗疗效 ,探讨胸腺肽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机制。方法 收集复发性口疮 (ROU)患者 3 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13例。治疗组为大剂量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用阿昔洛韦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3个月抽取静脉血 2ml,用免疫酶法检测T细胞亚群数值。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 3个月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而 6个月、1年、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 16%、3 2 %、60 %和 3 0 .76%、69.2 2 %、10 0 %。治疗组治疗后 3个月的CD3、CD4、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 (P <0 .0 1) ,CD8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对照组治疗后 3个月的CD3、CD4、CD8、CD4 CD8比值没明显改变。结论 胸腺肽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阻止或减轻ROU的复发 ,大剂量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口疮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