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急诊中毒自杀9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中毒自杀的流行病学规律以及救治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一年内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急性中毒自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期间内共收治中毒患者304例,其中自杀病例95例(占31.25%)。男性16例(16.84%),女性79例(83.16%),男女性别比为1:4.93;95.79%为本院初诊病例;20%病例使用了救护车;61.05%为本地自杀病例。自杀病例的平均年龄为26,29岁,自杀年龄主要集中在15~34岁之间。大多数病例能在1小时内送往医院接受抢救(51.58%);前三位职业排序为服务业(21.05%)、待业(21.05%)和家务(15.79%),平均自杀平均为20.53岁;药物(78.95%)和农药(12.63%)是自杀的主要毒物;经急诊处理后继续留观和住院的患者占52.63%;死亡1例。结论:青年人是急性中毒自杀的高危人群;经消化道摄入毒物是最常见的中毒自杀方式;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自杀特点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2.
急诊急性中毒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中中毒发生情况和救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课题组设计的中毒、伤害个案调查表和数据录入软件,对在1a研究时间内到我院就诊的所有急性中毒初诊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a中共收集急性中毒304例,中毒发生高峰年龄段为20-29岁(53.6l%),此年龄段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53.62%、男22.03%),就诊时间超过lh者67.76%,客观依据诊断79.61%。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其它化学品中毒(不包括药物和农药)排第l位(34.87%),药物中毒居第2位(33.44%),食物中毒占第3位(19.74%),中毒地点主要发生在家中(63.81%),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85.86%),仅12.17%患者需住院治疗。结论青年人是患性中毒发生的高危人群;经消化道摄入毒物是最常见的中毒方式;此项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常见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3.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出凝血障碍,以急性白血病为代表,其中淋巴瘤出凝血障碍发生率也较高,凝血异常所致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其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淋巴瘤血栓栓塞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霍奇金淋巴瘤,VTE的发生可形成凝血瀑布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提示患者疾病进展及病情恶化。淋巴瘤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特点可作为临床早期用药干预的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 anemia,CRA)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肿瘤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生存、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CRA与慢性炎症有关,代表了肿瘤疾病的特定症状,在晚期疾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因此,积极治疗CRA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目前CRA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铁疗法、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agent,ESA)和红细胞输注,此外,作为传统CRA治疗的补充方法,个体化治疗策略亦得到了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5.
急诊药物中毒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毒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药物中毒人数每年递增,引起中毒的药物种类繁多。近年来,我国有些医院或地区进行了药物中毒流行病学研究的报道,显示现行的安全医疗体系不能满足中毒防治的需求。我国至今无全面而又系统的中毒、伤害统计报告系统。实际上,我国中毒、伤害的情况处于不明状态。一项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生处理中毒患者的正确率仅为22%~64%。本研究对我科自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期间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毒患者大多数在急诊科就诊的特点,本研究主要针对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中毒患者中药物中毒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和救治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变及糖代谢状态。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0例(AECOP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78例(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者75例(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3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EP与2hPBG、HOMA-IR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AECOPD组LEP与hs-CRP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组LEP与hs-CR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并存在胰岛素抵抗;LEP与hs-CRP、HOMA-IR及BMI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瘦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急性加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而观察组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瘦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瘦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合并糖尿病(DM)及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升高对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81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其治疗前及治疗中的血糖水平,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血糖异常对DLBCL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82例(17.0%)患者在诊断DLBCL前患DM,88例(18.3%)患者在DLBCL治疗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血糖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是否合并DM与OS、PFS相关(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的OS和PFS均较无血糖异常组差(OS:P值分别为0.001、0.003,PFS:P值均<0.001),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相比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7、0.463)。化疗期间血糖控制良好组的OS和PFS优于血糖控制差组(OS:P=0.037,PFS:P=0.007)。结论合并DM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0例COPD患者(COPD组)和22例健康对照者(健康组)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结果 COPD组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COPD营养不良组、COPD营养正常组、健康组的瘦素、脂联素水平、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下降与COPD的炎症反应、营养状况及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