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健康状况发展趋势,探讨与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方法使用健康监测的手段分别对1990年与2003年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追踪观察。结果汉族、土家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以苗族学生增长幅度明显;学生常见病中营养不良、贫血、沙眼患病率明显下降,而龋齿、视力低下率及肥胖患病率则显著上升。结论应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中小学生多发病与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人群及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评价预防处置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湘西自治州狂犬病暴露人群资料及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狂犬病年度暴露数分别为15 509例、11 412例、9 845例、8 986例,暴露率分别为62.80/万、46.03/万、39.53/万、35.27/万,年均暴露率45.81/万。犬伤暴露占87.24%。2008-2011年湘西自治州狂犬病共报告发病48例,1例猫伤暴露,2例不详外,45例犬伤暴露。发病率分别为0.53/10万、0.20/10万、0.68/10万、0.51/10万,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Ⅰ级暴露占18.78%,Ⅱ级暴露占45.19%,Ⅲ级暴露占36.03%。Ⅱ、Ⅲ级暴露41例,占85.4%。门诊处理伤口3例,自行处理8例,未处理36例。接种疫苗2例,接种狂免1例,不详1例。结论消除或控制狂犬病发生的关键在于提高犬只免疫率。而研发新型兽用狂犬病疫苗,及时发现狂犬病暴露人群,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规范处理伤口,全程使用狂犬疫苗等举措,都将有利于控制狂犬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F1代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为综合评价其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昆明小鼠分为33、330、3300mg/kgDBP剂量组,经灌胃染毒,按常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选择妊娠期和哺乳期sD雌性大鼠,灌胃染毒,DBP剂量分别为0、125、250、500mg/kg,计数F1代雄性大鼠的附睾尾精子数、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结果DBP在3300mg/奴时能引起微核率的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250、500mg/kg)DBP可引起F1代仔鼠精子总数、精子活力明显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升高(P〈0.05)。结论DBP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药-吡虫啉对蝌蚪及青蛙成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和评价新型农药-吡虫啉对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栖动物的潜在风险,为其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青蛙为指示生物,应用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来研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 吡虫啉对蝌蚪急性毒性的LC50-48h值为218.8mg/L,表现为低毒;微核试验中,当其处理浓度高于8mg/L时,能引起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6);在彗星试验中,所有吡虫啉处理组的彗星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细胞的DNA损伤表达成专用单位后与试验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2)。结论 该农药对青蛙的急性毒性为低毒,但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都显示其对青蛙具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