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基因组不稳定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方法根据CDT1基因信息,以慢病毒载体GV21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全长序列以及阴性对照序列;以慢病毒载体GV24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的小干扰序列以及用于干扰对照的阴性序列。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进行过表达和RNAi重组质粒表达的检测。通过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的包装。利用ELISA和荧光法分别进行滴度的检测。再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辐射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HL-7702肝细胞,利用qPCR检测CDT1表达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有效转染293T。过表达病毒滴度为4.3×108TU/ml;RNAi病毒滴度为2.0×108TU/ml。过表达慢病毒能有效上调CDT1的表达,过表达效率为65%。RNAi干扰慢病毒能够有效抑制CDT1的表达,抑制效率为88%。结论成功构建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DT1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0Co γ射线累积照射对大鼠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用60Co γ射线照射大鼠,累积剂量分别为0、0.2、0.4、0.6、0.8和1.0 Gy,连续照射5d.采用核磁共振(1H NM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LS-DA),分析各累积剂量下大鼠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大鼠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0.2~1.0Gy各组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t=29.7 ~30.7,P<0.05),且其相对含量随剂量增加基本稳定(P>0.05);马尿酸的相对含量增加(t=4.4 ~21.6,P<0.05),且当累积剂量达到1 Gy时其相对含量显著增加(t=21.6,P<0.05).三甲胺氮氧化物、牛磺酸、脯氨酸相对含量均比对照组增加(t=3.5~13.4、4.7~11.5和2.9~ 12.7,P<O.05),且这3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随剂量增加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60Co γ射线累积照射后,尿液中乙酸乙酯、马尿酸、三甲胺氮氧化物、牛磺酸、脯氨酸有可能成为累积照射的辐射损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工业某厂放射工作人员与非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敏感基因表达的差异。 方法 采集了3名健康人外周血进行60Co γ射线照射,建立辐照后鼠双微体基因2(MDM2)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核工业某厂96名工作人员(49名放射工作人员、47名非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中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0~2 Gy剂量范围内,MDM2的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上升。某厂96名工作人员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非放射工作人员年龄因素对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无影响(F=2.11,P>0.05);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与非放射工作人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5)。 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离体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改变,且基因表达与照射剂量存在一定的剂量相关性,MDM2有望成为核工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调查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山西省52家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分析,掌握山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依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对山西省52家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省管医院放射治疗设备中绝对剂量的校准是最大问题;市管医院的主要问题是CT的CT值的偏差较大;县管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较大,主要是设备较为老旧,电压和剂量偏差大。结论 各个级别的医疗机构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检测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2C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12C重离子束照射人淋巴细胞Peng-EBV,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0.5、2.0 Gy.照射后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5 Gy照射可以增加细胞增殖活力(t=2.66~14.45, P<0.05),而2.0 Gy照射降低了细胞活力(t=7.65~64.45, P<0.05).受照射细胞的活力存在一个恢复和下降过程,受照后48 h内,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但72 h时细胞数量下降.照射后48 h,两组细胞G2/M期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t=2.01~99.80,P<0.05),且2.0 Gy组的周期阻滞较0.5 Gy组严重;照射后30 d,细胞周期阻滞恢复到正常水平.照射后12、24、48 h,两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05,P<0.05),在照后24 h最高,48 h明显下降,30 d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12C离子束辐射影响人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且明显地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林海鹏  党旭红  左雅慧 《天津医药》2022,50(10):1009-1013
目的 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按照射剂量分为未照射组(0 Gy),照射组(2 Gy、6 Gy、12 Gy、18 Gy),SP干预组(0 Gy+SP、2 Gy+SP、6 Gy+SP、12 Gy+SP、18 Gy+SP)。照射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基及细胞裂解液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VEGF、bFGF、PDGF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VEGF、bFGF、PDGF mRNA表达。结果 与0 Gy组比较,培养基Col-Ⅰ、Col-Ⅰ/Col-Ⅲ及细胞内CGRP、VEGF蛋白在各照射组均升高;bFGF、PDGF mRNA在照射组(6 Gy、12 Gy、18 Gy)升高;Col-Ⅰ在6 Gy组培养基与细胞内一致高表达;Col-Ⅰ、Col-Ⅲ、Col-Ⅰ/Col-Ⅲ、CGRP在18 Gy组培养基与细胞内均一致高表达。bFGF在照射组(1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离子束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方法 人淋巴细胞Peng-EBV分别经0.1、0.5和2 Gy 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提取各实验组细胞总RNA,利用Agilent人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转录谱的检测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Peng-EBV细胞系经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0.1、0.5和2.0 Gy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01、199和229个。3个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4个,其中,GPSM1、TSPYL5、WFDC2、LAD1等基因在两种离子束各剂量组呈现特征性差异表达。0.1和0.5 Gy剂量组涉及主要基因功能包括细胞粘连、胞外基质构建等,参与的显著性Pathway通路分别为3和6条,主要为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2 Gy剂量组主要基因功能包括细胞黏连、Rho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参与的显著性Pathway通路3条,主要为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56Fe17+12C6+重离子束可诱导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且不同剂量重离子可诱发不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及通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长期慢性照射条件下辐射诱导的大鼠外周血GADD45 A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SD大鼠置于137 Cs放射源下累积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0.05、0.1、0.2 、0.4 、0.6 、0.8 、1、2、3 、4和5Gy,照射完成组禁食2h后腹主动脉采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GADD45 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60Coγ射线诱发人正常肝细胞7702凋亡情况进行研究,为探讨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延迟效应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7702,利用Annexin-V-PI复染法、流式细胞术对辐射诱导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 首次照射中,照射剂量与细胞凋亡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二次照射后的细胞凋亡率与首次照射剂量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传代细胞的细胞凋亡率与首次照射剂量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辐射使细胞敏感性增加,所产生的损伤使整个基因组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传递到细胞的子代中,持续影响子代细胞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