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刘炜  傅珏 《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19-421
本文通过对我校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曲线及其走向的研究,分析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思考和应对措施,并特别强调了学习策略对克服“高原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境温度变化时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及规律.方法 将9~15周龄雄性SD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20 ℃,21只)和温度骤变组[骤升温至37 ℃组(21只)、骤降温至4 ℃组(21只)和骤降温至-12 ℃组(21只)],每组均观察1、4、8、12、24、48和168 h 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3只大鼠.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切取左侧肺脏上叶,经4%多聚甲醛液固定24 h、石蜡包埋和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温度骤变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坏死、炎细胞浸润等,在骤升温至37 ℃组最严重.各组出现损伤最严重的时间不同,骤升温至37 ℃组在12 h损伤最严重,而骤降温至4 ℃组和骤降温至-12 ℃组均在24 h损伤最明显.结论 环境温度变化可引起肺组织损伤,出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校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曲线及其走向的研究,分析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思考和应对措施,并特别强调了学习策略对克服"高原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蕾  傅珏  张新军 《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30-531,540
本文将英语原声电影这样一种新型的媒介方式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通过教学平台和课程设计介绍,阐述了英美电影作品的引入在创造生动有效的课堂英语交流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其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神经影像和皮肤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诊断为APS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和皮肤病理资料。结果慢性起病3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记忆力下降为主;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示病灶分布于大脑皮质下白质及侧脑室旁白质,呈脑梗死或脱髓鞘改变,颅内中等血管狭窄、小血管闭塞或继发扩张;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光镜示真皮内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电镜示上皮组织下小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 APS以反复头痛或脑梗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多灶性、不对称性、脑白质缺血或脱髓鞘信号改变为特点,皮肤病理检查以小血管狭窄或闭塞为特点。熟悉APS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学特点有利于对其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奥美拉唑预防老年人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胃粘膜镜下常见粘膜小血管扭曲、玻璃样变狭窄,可使粘膜营养不良,屏障功能低下,在严重感染、创伤或脑出血等因素诱发下,较一般人群易产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上治疗老年原发病的同时,还应积极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产生。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3月54例严重创伤、感染或脑出血老年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刘炜  傅珏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42-345
通过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大二现象"的观察,认定其与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必经的"高原现象"有关。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曲线及其走向的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思考和应对措施,并特别强调了学习策略对克服"高原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工业发展,碳排放量增加,全球气候出现明显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1]。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2],其中环境温度变化尤其是温度骤降对肺组织损伤非常明显。因此,探讨极端环境温度变化对肺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与24 h鞘内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腰椎穿刺免疫学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确诊的GBS患者69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24 h鞘内IgG合成率将患者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正常组与偏高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生化特征;根据脑脊液清蛋白/血清清蛋白(QALB)将患者分为血-脑脊液屏障正常组、轻度损伤组、中度以上损伤组,并观察3组间24 h鞘内IgG合成率的变化;分析QALB与24 h鞘内IgG合成率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根据24 h鞘内IgG合成率分为正常组34例,偏高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残疾量表评分、颅神经症状、自主神经症状、麻木症状、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高组QALB、脑脊液清蛋白、脑脊液IgG、脑脊液IgG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1)。GBS患者根据QALB分为血-脑脊液屏障正常组20例、轻度损伤组26例及中度以上损伤组23例。3组24 h鞘内IgG合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度以上损伤组24 h鞘内IgG合成率高于血-脑脊液屏障正常组(F=6.20,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ALB与24 h鞘内IgG合成率呈正相关(rs=0.66,P<0.01)。结论 24 h鞘内IgG合成率随血-脑脊液屏障损伤而增加,QALB与24 h鞘内IgG合成率有助于GBS的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