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冠心病心力衰竭与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探讨病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71例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风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病死率(46.53%)高于风心病组患者(16.90%),冠心病组患者的不完全恢复率(8.91%)低于风心病组患者(23.94%),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差,病因应作为影响因素纳入到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组(n=22)、非杓型组(n=36)和反杓型组(n=62)。分析比较3组的血压变异性、冠心病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反杓型组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均低于杓型组;反杓型组的24hDSD、dDSD、24hDBP-CV低于非勺型组;反杓型组冠心病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杓型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评价血管僵硬度,观察PWV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入选132例因胸痛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66.4±10.0)岁.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Ⅰ组,n=32),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Ⅱ组,n=33)、2支组(Ⅲ组,n=27)和3支组(Ⅳ组,n=40);同时有创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脉压(CPP).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患者臂踝PWV(baPWV).检测体质指数、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肌酐、左室质量指数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结果:逐步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 =0.46,P<0.01)和CSBP(β=0.19,P=0.013)与baPWV明显相关.baPWV比较:Ⅰ组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83);Ⅲ组、Ⅳ组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P<0.05);Ⅲ组与Ⅳ组无统计学差异(P=0.47). 结论:年龄和CSBP是影响baPWV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ba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作为无创、简便、可重复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将冠心病患者79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另选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生化指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5(TLR5)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ACS组和SAP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5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ACS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患者TLR5mRNA表达量与LDL-C和血糖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5、0.752,偏回归系数分别为3.625、1.244),提示TLR5可能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LDL-C可能也会影响TLR5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常氧条件下姜黄素对Hep1细胞的增殖及HIF-1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常氧条件下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15、20μmol/L)对肝癌Hep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终浓度为15μmol/L姜黄素对体外肝癌细胞系Hep1细胞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分析Hep1细胞凋亡的变化;常氧条件下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15、20μmol/L)对肝癌Hep1细胞作用24h后,RT-PCR检测Hep1细胞HIF-1α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10、15、20μmol/L的姜黄素在作用1周后,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癌Hep1细胞增殖;流式分析显示15μmol/L的姜黄素使Hep1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的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的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常氧条件下,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癌Hep1细胞的增殖,促进Hep1细胞的凋亡和HIF-1α mRNA的表达,常氧条件下姜黄素抑制肝癌Hep1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缺氧条件下姜黄素的抑瘤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ADPH氧化酶2(N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Ang Ⅱ(10-8 mol/L)组、Ang Ⅱ(10-7 mol/L)组和Ang Ⅱ(10-6 mol/L)组.RT-PCR检测NOX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g Ⅱ(10-8、10-7mol/L)组NOX2 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NOX2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Ang Ⅱ(10-6mol/L)组N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Ang Ⅱ可以促进高血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X2的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CP)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其对治疗评估的价值。方法:以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36例、COPD伴CP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并同时选择心肺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定量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的血浆BNP水平。结果: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及COPD伴CP组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血浆BNP水平高于COPD伴CP组(P0.05);治疗后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和COPD伴CP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血浆BNP水平高于COPD伴CP组(P0.05)。结论:BNP可作为CP和慢性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曹琳  倪琦  陈芳  沈箐原  蒋金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37-333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以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58)和非晨峰组(n=48),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比较两组C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别.结果 晨峰组CCA-IMT显著大于非晨峰组[(1.27±0.12)mm与(0.92±0.33)mm,P<0.05)];晨峰组Ⅱ级及Ⅱ级以上严重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72.15%与54.21%,P<0.01);CCA-IMT与年龄(r=0.28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r=0.368,P<0.001)、晨峰血压(r=0.768,P<0.001)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病理学的教学目前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参与其中,被动接受病理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建立临床病理思维,进入临床实践后无法将其所学病理学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甚至读不懂病理报告,导致不能及时、正确、合理地安排治疗。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经过长期病理学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以参与式设计理论[1]和教学设计理论[2]为理论依据,吸取多学科教学改革经验[3‐7],以问题式学习(PBL )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医学教育特点创建了SPAT教学模式。SPAT即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ion),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团队协作(team),取其每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将其概括为SPAT 教学模式。在SPAT 教学模式中将重点由“教”向“学”转化,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为主旨。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