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新  倪炳华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15(3):461-461,463
氧氟沙星(OFLX)是最近研究、开发的新一代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笔者应用0.3%OFLX治疗耳部感染性疾病79例、取得较好疗效,内以早期外耳道效果最佳,治愈率达100%。次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痊愈率在成人组为93%,儿童组10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较差,成人组痊愈率为66.6%,儿童组33.3%;对葡萄球茵、大肠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阴沟杆菌、粪链球菌、臭鼻克雷伯氏菌的清除率均达100%,奇异变形杆菌的清除率为50%;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听力均无明显影响;有4例于用药后出现暂时性轻度耳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甲状软骨膜对全喉切除手术进程和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在甲状软骨膜下游离甲状软骨并切断其上角。不结扎和切断舌骨下肌群和喉上动脉。保留之甲状软骨膜用以加强修复咽壁黏膜。结果:本组病例较经典全喉切除术手术时间缩短30min以上。手术中出血在100ml以下。患者术后第2d下床活动,第4d开始进食流质。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全喉切除术中保留甲状软骨膜可有效地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和出血。利用甲状软骨膜加强咽壁黏膜缝合口,进一步减少了咽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鼻内镜手术后修复各阶段筛窦黏膜的组织学转归情况,探讨术后筛窦黏膜转归过程的组织形态学规律,为完善治疗、提高手术治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治疗22例成年慢性鼻窦炎(CS)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SNP)患者,分别在术后恢复的3个阶段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1)术腔清洁阶段术腔分泌物潴留,光镜下上皮缺失、黏膜缺损,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出血;(2)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可有囊泡、小息肉和肉芽生长,光镜下上皮细胞增生,部分杯状细胞增生,黏膜下腺体增生或减少;(3)上皮化完成阶段见术腔清洁,镜下大部分黏膜基本恢复正常,部分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取代,可见不典型腺体。结论:鼻内镜术后筛窦黏膜可以再生,鼻内镜术中、术后筛窦黏膜的正确保护和处理对黏膜再生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泡沫凝胶是由含有发泡剂、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溶液在气体作用下发泡形成的,它可以通过与制取普通水基泡沫相似的方法得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浓度和气体流量对泡沫质量(φ)和气泡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凝胶的φ值随PAM的浓度和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φ值超过0.86时其气泡仍接近于球形;泡沫凝胶的气泡平均尺寸随PAM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浓度越大增加的趋势越明显;泡沫凝胶的气泡平均尺寸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还研究了泡沫凝胶体系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变化及存放时间对气泡尺寸的影响,可以证实,在30℃以下,泡沫凝胶的稳定性较好,高于35℃时,其稳定性变差;存放时间对泡沫凝胶的气泡尺寸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下鼻甲切除术治疗鼻腔鼻窦病变54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对筛颌窦炎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4例施行功能性下鼻甲部分切除。结果:功能性下鼻甲切除术后经4~6周的换药和药物治疗,鼻腔通气良好,脓液消失,无1例发生鼻腔干燥,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功能性下鼻甲切除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通过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促进了鼻腔鼻窦炎症的消退,粘膜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7.
<正> 张家港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下辖26个镇,436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市区面积约6.9平方公里,杨舍镇位于市区中央,是张家港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卫生工作摆到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把灭鼠工作放在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自1986年开始,市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科学灭鼠工作,实现了“一级达标”;1988年通过了苏州市爱卫会命名的“灭鼠先进镇区”称号;1990年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鼻内镜手术后修复各阶段筛窦黏膜的组织学转归情况,探讨术后筛窦黏膜转归过程的组织形态学规律,为完善治疗,提高手术治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查时分别在术后恢复的3个阶段取筛窦黏膜进行光镜观察,3例2、3阶段的样本同时进行电镜观察,了解黏膜的恢复情况。结果:6个月以内上皮化10例,未上皮化2例。光镜检查术腔清洁阶段主要见大范围上皮缺失,黏膜缺损,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转归竞争阶段主要见上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内纤维化,黏膜下腺体可增生、减少或缺失。上皮化阶段大部分固有坯为致密结缔组织取代。可见不典型腺体。电镜下黏膜转归竞争阶段见纤毛缺失,或仅见微绒毛,可见再生的鳞状细胞。细胞间隙增宽,连接松散。上皮化完成阶段TEM下纤毛密集,可见“9+2”微管结构。结论:鼻内镜术后筛寞黏膜叮以再乍,鼻内镜术后筛窦黏膜的再生修复过程伴随炎症的消退和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术后窦黏膜的组织学检查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部分组织学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鼻内镜术后鼻窦的组织学形态与功能之间存在好的对应性.手术后的鼻内镜检查和糖精试验联合使用,可以有效评估黏膜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62例筛窦炎、上颌窦炎、蝶窦炎患者行内窥鼻窦手术。其中筛颌窦手术61例,蝶窦手术1例,辅以上颌窦根术9例,随访2-12个月,无1例复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主要优点是在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的同时,保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