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可危及全身各个器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对严重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效果有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调控VSMC来逆转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就VSM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糖尿病中的表型转换特点与VSMC调控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节段性抽剥术,这一术式存在创伤大、手术疤痕多、恢复时间长等缺点.我院近年来采用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此类患者,并与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开通髂血管,择期再对股胭段病变行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65±0.18,与术前(0.28±0.14)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支架植入后髂动脉均通畅;有2例行旁路转流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狭窄解除.1例患者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余患者旁路血管通畅,血运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肠缺血性疾病,可导致肠坏死,但在肠坏死需要剖腹探查的患者中仅有千分之一被诊断为MV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仅6.2%为MVTE。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非特异性,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故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早期发现该病的特异性表现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存活29例,所有患者术前存在下肢急性缺血的症状,如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运动障碍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例患者术后可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13例患者术后未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而超声多普勒听诊器可闻及胫后,足背动脉血流声。4例患者行截肢术,股部淋巴漏1例,代谢性肌肾综合征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随访3月~3年,没有截肢患者中,17例恢复正常生活,8例仍有不同程度下肢缺血症状。结论要提高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首先要加强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认识减少早期漏诊,误诊,尽快采取取栓,导管溶栓等外科干预手段,缩短缺血时间,其次,重视围手术期其余干预手段,强调内环境稳定的维护,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损伤的腔内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治疗的8例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共8处动脉损伤,致伤原因为碰撞损伤4例,毒品注射损伤1例,医源性损伤3例。其中主动脉2例,颈动脉2例,锁骨下动脉1例,股深动脉1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随访4~36个月,支架管腔通畅,无移位及内漏;臀上动脉1例,胫后动脉1例,采用动脉栓塞术,随访3~15个月,假性动脉瘤体缩小,瘤内无血流。结论:腔内治疗为修复动脉损伤的重要方式,在抢救血管危急重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预测周围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收住本院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血清CRP水平:对照组为7.28±5.87mg/L,I期组为11.76±2.87mg/L,Ⅱ期组为19.87±6.29mg/L,Ⅲ期组为19.06±7.37mg/L,Ⅳ期组为19.16±7.33mg/L。对照组与其他四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期组与其它三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其他三组间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CRP浓度的测定可以作为周围动脉疾病的判断指标;能对无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做出早期诊断,指导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动脉栓塞发病突然,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而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更是一危重且急需手术处置,死亡率、截肢率较高的疾病。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治疗手段参差不齐,临床上误诊误治情况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死亡率及截肢率,现对国内期刊发表的30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2例(82条下肢),对其施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所有肢体症状缓解,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思路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本院收治的13例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例资料。结果:13例中12例行血运重建,1例行损伤血管结扎,均成功治愈,术后患肢血供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四肢血管损伤是临床常见急症,院前止血处理很重要,对远端血供良好者需警惕漏诊可能,高度怀疑者应尽早探查。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根据损伤血管供血区域血供情况及患者全身情况权衡是否行血运重建,血运重建的方法视血管损伤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