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成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面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载体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不同部位的作用。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缺氧缺血+对照细胞移植组(A)和缺氧缺血+载体细胞移植组(B),在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既刻脑内植入构建的BDNF载体细胞,21d后比较不同部位脑萎缩程度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损伤后21d,A、B组伤侧不同部位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均明显萎缩,体积比C组或同组对侧缩小,但与A组比较,B组移植位置附近皮层和左侧其它部位脑组织的萎缩程度均显著减轻。组织学评分也有类似的结果。结论:脑内移植BDNF载体细胞对损伤脑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移植点邻近部位或其它易损脑区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载体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存活、运动机能和行为的影响。方法:7d龄新生大鼠一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在损伤后即刻,于单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可稳定表达和分泌BDNF的大鼠成肌细胞,观察植入4周后大鼠存活、运动机能和行为的变化。结果:BDNF载体细胞可稳定表达BDNFmRNA,其分泌上清液可维持PC12细胞存活、促进突触生长,脑内移植后42d,移植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928.6%,对照值为57.7%);倾斜临界角度虽仍低于假伤组,但显著高于移植不含BDNF载体细胞的对照组;开场行为的水平、垂直运动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数时间点上显著低于假伤组。结论:脑内移植可稳定表达和分泌活性BDNF的载体细胞可显著降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死亡率,对运动机能和行为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工程成肌细胞纹状体内移植观察其对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移植可使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并可维持达两月之久,这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载体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缺氧缺血 +对照细胞移植组 (A组 )、缺氧缺血 +BDNF载体细胞移植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A、B组分别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脑内植入不含BDNF的对照细胞和构建的BDNF载体细胞 ,C组于假手术后相应时间注射等量载液 ,48h观察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 ;2 1d测定脑重量 ,并观察脑大体、脑区和神经细胞的损伤状况。 结果(1)脑缺氧缺血后 48h ,左侧大脑含水量A、B组均显著高于C组 ,B组 [(88 4± 1 4) % ]显著低于A组[(89 9± 1 5 ) % ](P <0 0 1) ;细胞凋亡检测表明 ,B组左侧皮层、海马和纹状体细胞凋亡率 [分别为(2 1 4± 4 8) %、(2 4 6± 4 8) %和 (2 7 1± 5 1) % ]均非常显著低于A组 [分别为 (4 4 3± 6 6 ) %、(4 9 6±8 7) %和 (38 9± 6 3) % ](P <0 0 1)。 (2 )缺氧缺血后 2 1d ,A、B组左侧大脑半球明显萎缩 ,其重量均低于C组 ;B组左脑萎缩比A组减轻 15 6 % ,差异有显著性 (F =2 2 148,P <0 0 1)。 (3)缺氧缺血后2 1d ,B组左右侧皮层、海马和纹状体体积比 [分别为 (88± 10 ) %、(79± 12 ) %和 (75± 10 ) % ]显著高于A组 [分别为 (4 5± 8) %、(35± 5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扫雷艇高强度交变磁场对机体全身暴露的影响。方法 :模拟扫雷艇主机舱高强度 (5 0mT)磁场环境 ,使兔和大鼠全身暴露 2 8d(2~ 4h/d) ,实验结束后立即同步测试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兔血清生化指标、兔血液中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大鼠体内神经肽含量的变化。结果 :4h/d暴露组兔血液中肿瘤红细胞花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h/d暴露组也有升高趋势 ;2h/d暴露组大鼠血浆内AV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4h/d暴露组也有升高趋势 ;两个暴露组大鼠垂体内AV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其它指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5 0mT高强度交变磁场全身间断暴露 2 8d对血清生化指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未见不良影响 ,似可提高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 ,但可引起机体血浆和垂体内AVP含量增加 ,导致痛阈升高和焦虑样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以7天龄大鼠一侧结扎颈总动脉联合低氧吸入形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伤后向脑室注射不同剂量(0.2、0.5和2.0μg)BDNF,观察对脑水肿、脑内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药后24h 0.5μg组脑水肿程度显著降低;左脑MDA含量2.0μg组显著高于单纯损伤组和0.5μg组;3种不同剂量BDNF组细胞凋亡不同程度降低,其中0.2μg和0.5μg组降低更明显。提示BDNF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皮肤和海马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剂量过大其保护作用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内啡肽及阿片μ受体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载体细胞治疗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中的作用。方法:7d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HIBI+BDNF组(A)、HIBI+BDNF+DAMGO组(B)、单纯HIBI组(C)和假手术组(D)。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形成新生大鼠HIBI,伤后立即脑内植入BDNF载体细胞(A、B)或空白细胞(C),植入后延髓池内注射阿片μ受体激动剂DAMGO(0\2μg,B),观察处理后0、1、3d左侧皮层和海马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的变化及处理后1d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ir-β-EP含量,左侧皮层A组显著低于C组(0d),B、C组显著高于D组(0、1d),海马A、B、C组均显著高于D组(0d),C组显著高于A组或D组(1d)。(2)左脑含水量C组显著高于A、B或D组,MDA水平A、B、C组均显著高于D组,A组显著低于B或C组。(3)细胞凋亡百分率,左侧皮层B、C组显著高于D组,C组显著高于A或B组,A组显著低于B组;海马A、B、C组显著高于D组,A组显著低于C组。结论:β-内腓肽参与HIBI病理生理过程。脑内植入BDNF载体细胞影响HIBI的作用环节之一,是抑制了β-内啡肽与其特异性阿片μ受体相结合对HIBI所形成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BDNF表达质粒,并转染成肌细胞进行PD大鼠脑内纹状体移植。结果细胞移植后第2和第8周,移植组毁损侧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分别为(95753±8895)和(104029±10478)pg/mg〕较对照组〔分别为(33598±10248)和(32788±7023)pg/mg〕明显增加(均为P<001),并可维持2个月之久。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可使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可能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