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梓桥以扶正为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恒先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483-484
慢性湿疹一般从湿、热、风辨证体系进行论治。施梓桥认为,内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基础,病位在脾、肺二脏,故治疗以扶正为主,喜用大剂量黄芪和白术配伍。在急性发作期,主张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养阴法治疗;慢性期主要运用补法,临床以益气养阴法兼以祛风、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或脱敏止痒等法  相似文献   
2.
徐蔚霖治疗女童性早熟用药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恒先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0):461-462
儿童性早熟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徐蔚霖认为,性早熟病在冲任,源在肝肾,治疗重在调理冲任和肝肾,尤应以疏肝理气为主,用药以入肝经药为先。对肾阴亏虚、相火亢盛患儿,加用滋阴补肾清火类药。对肝经湿热、气机郁滞患儿,酌加清热凉血、利湿化浊之品。用药当注意顾护脾胃,提出间歇服药这一特色方法  相似文献   
3.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先生最重要的治学思想,文章通过讲述章次公先生自身治学的众多事例,从博采众方、去其糟粕、不求偏物三个方面说明"发皇古义"是对后学承前提出的高要求,从双重诊断一重治疗、中西理论并存医案、中西互学培养人才、融会众学创立新知四个方面说明"融会新知"是与时俱进的治学体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反映了章次公先生对中医传承和创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在当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张云鹏(1930-),主任医师,首届“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上海市专家指导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主任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逾半个世纪,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有很源的造诣。笔者有幸跟师随诊,受益良多,现结合验案将其辨治自汗、斑秃、耳鸣等杂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引文数据库》(CCD)以及《中医药引文数据库》(TCMCD)为研究对象,从收录范围、检索方式、检索结果(查全率、查准率)、输出格式等各方面比较3大常用引文数据库在检索中医药文献方面的不同,分析其优缺点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云鹏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之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立项计划和要求,我们系统整理总结了张云鹏的临证经验、思辨特点并加以提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肿瘤学既是古老又是新兴的学科。兹就古代文献对肿瘤的认识、病因病机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对肿瘤防治的指导意义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卓英,男,广东省四会县人,师承祖父广东名医李一鸣,专长内妇儿科,为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现简介其一临床验案数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黄连温胆汤治疗胃脘嘈杂临床疗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治疗胃脘嘈杂的临床疗效。[方法]黄连温胆汤功能清胆化痰、理气和胃,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虚烦失眠或呕吐呃逆等胆虚痰热内扰症。笔者辨证认为临床上常见的胃脘嘈杂症除与胃肝脾三脏相关外,还与胆有关,属胆虚痰热、胆胃不和之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恰为贴切。[结果]患有胃脘嘈杂的患者在服用黄连温胆汤后症状消失。[结论]黄连温胆汤对于胃脘嘈杂具有疗效,值得临床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中医药科研查新的需求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科研追求的目标是“发展”和“创新”,这是课题得以成立的基本依据和价值所在。对于查新工作和查新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以及医学临床和科研人员对查新的需求,相关报道鲜见,尚未有从需求角度出发了解地域性中医药科研查新的现状,通过数据论证并作分析研究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