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门坠胀是目前肛肠疾病中常见的难治疗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肛门坠胀系患者自觉症状,女性多见,成因复杂。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疗效欠佳,病情反复。肛门坠胀这一病名在中医古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与"后重"类同。黄德铨教授对其病因病机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药。文章对黄德铨教授治疗肛门坠胀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人工牛黄促进肛瘘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培育人工牛黄结合紫草油纱换药,对照组单纯采用紫草油纱换药,比较2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率及切口疼痛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 00%,对照组为9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治疗第5、10、15天切口愈合率及术后第1、5、10、20天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外培育人工牛黄能有效地缩短肛瘘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提高痊愈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活动度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microRNA-146a-5p (miR-146a-5p)、microRNA-145(miR-145)水平的变化及与免疫调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88例IBD患者作为IBD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43例,克罗恩病(CD)45例。另取同期该院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和肠黏膜组织miR-146a-5p、miR-145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Pearson法分析患者miR-146a-5p、miR-145表达与Th1/Th2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C组和CD组miR-145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Th1、Th1/Th2升高(P <0.05);与UC组比较,CD组miR-145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Th1、Th1/Th2升高(P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探讨肛肠科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例病例分为两组,32例为治疗组,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盒灸热熨下腹的治疗方法,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64.28%。结论: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肛门因其特殊的构造及生理功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术后创面难愈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经验丰富,临床运用广泛,具有高效、价廉的优势。名中医曹吉勋对该疾病有着准确且独到的认识,认为肛门术后创面难愈外因在于术后邪毒残留、六淫侵袭,内因在于脏腑亏虚、正气虚弱。病情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以脾、肝、肾三脏亏虚为本,湿、瘀、痰、气为标。治疗以调和脾脏、多脏同调为关键,同时祛除邪气,邪去正安。临床诊疗过程中当首判邪盛正虚,再审气血脏腑亏虚、邪气性质,局部整体相结合,抓住主要病机。现总结不同阶段创面特点,精准辨证,灵活用药,运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施治,将曹吉勋治疗创面难愈经验进行全面地总结拓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地奥司明治疗环状混合痔TST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TST术,治疗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且每日大便后用中药熏洗,连续用药7天。对照组术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口服治疗混合痔TST术后伤口水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消、托、补”为中医外科常用三大治疗法则,大多数医生将其应用于体表疮疡的外治之中。曹吉勋教授从事中医肛肠专业六十余年,认为“消、托、补”理论不仅是体表疮疡的外治法则,还可以将其广泛运用于胃肠脏腑疾病的内治之中。随着放射性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曹吉勋教授认为该病本虚标实,证候虚实转化。初期“火毒侵袭、肠络受损”,治以“消”为先导;中期“正邪交争、虚实夹杂”,治以“托”为转折;后期“久病耗伤、脾肾两虚”,治以“补”为根基。本文从消、托、补三法溯源与新释、精准分期论治两方面浅析曹吉勋教授于放射性直肠炎中对消、托、补三法的涵义扩充认识和精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皮粘散治疗肛瘘术后切口愈合缓慢患者的疗效,探讨皮粘散对于促进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观察条件病例66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术后6周治疗组采用皮粘散0.1g均匀铺于生理盐水纱条上填塞入切口内的换药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理盐水纱条换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0.97%。结论:皮粘散运用于肛瘘术后切口愈合缓慢患者疗效甚好,值得临床广泛运用,提高肛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7d、1月、3月大便顺畅程度,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及治愈率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相比,治疗组排便更为顺畅,肛管静息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好,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排便困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肛门湿疹是发生于肛门及肛周皮肤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系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肛周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病变.根据发病缓急及皮损特点,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