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内毒素等常用炎症因子指标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慢性重症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慢性重症肝炎87例,入院24 h内检测PCT、内毒素、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和C-反应蛋白(C-reactin protein,CRP),同时进行MELD评分,并根据随访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PCT、CRP、MELD评分、WBC和PMN计数等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检测结果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CRP、PCT和慢性重症肝炎死亡相关(P0.05);CRP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9(P0.05);PCT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2(P0.05)。结论 PCT和CRP纳入预测体系有可能提高重症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差异在早产儿败血症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且临床确诊为败血症的2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非败血症早产儿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设初次血培养时间为d0,分析d-1,d0,d1,d2和d3的PCT、CRP及白细胞(WBC)检测值及差值变化。结果败血症早产儿PCT、CRP和WBC在d-1开始升高,d0达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PCTd0、CRPd0和WBCd0均值分别为12.09ng/mL,48.13mg/L,4.63×109g/L。非败血症早产儿未发现明显变化趋势;败血症早产儿△PCTd-1-0为10.87(0.16,57.13)显著高于非败血症早产儿△PCTd-1-00.39(0.0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早产儿败血症诊断,△PCTd-1-0诊断价值显著高于△CRPd-1-0(P0.05);△PCTd-1-0Cut-off值为1.49时,AUC为0.91,诊断特异性为0.96,敏感性为0.73。△CRPd-1-0Cut-off值为15.40时,AUC为0.69,对早产儿败血症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0.86和0.69。92%的败血症早产儿(23例)PCT在治疗第3天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PCT和△CRP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价值更高,其变化值越大,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3年6-11月门诊及住院的200例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5+)、T淋巴细胞(CD45+CD3+、CD45+CD3+CD4+、CD45+CD3+CD8+)、B淋巴细胞(CD45+CD3-CD19+)、NK淋巴细胞(CD45+CD3-CD16+56+)百分比和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其中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与疾病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及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住院治疗的窒息新生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3例轻度窒息,13例重度窒息;并选取同时期该院出生的3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入选的儿童在其降生后72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其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T(TnT)水平,同时测定NT‐proBNP水平,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重度窒息组患儿NT‐proBNP、CK‐MB、Mb、TnT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各项指标水平变化随着窒息程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且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预测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手工法计数胸腹水细胞结果的比较,探讨SYSMEX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T-4000i)在胸腹水细胞检测中的可靠性。方法:应用XT-4000i体液模式及手工法分别计数120例住院患者胸腹水标本的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对检测结果分别采用Bland—Altman法、相关性检验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方法检测,Bland—Altman分析95%的一致性界限分别为细胞总数(-521,884)x106/L、白细胞总数(-397,599)x106/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159,0.22)%、淋巴细胞百分比(-0.14,0.19)%、间皮细胞百分比(-0.07,0.16)%,B1and—Ahman图显示XT-4000i及手工法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分类统计,细胞总数〉10000x106/L、〉1000x106/L且〈10000x106/L、〈1000x106/L,与手X-法比较,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O.96、O.86;白细胞总数〈250x106/L、〉250x106/L且〈1000x106/L、〉1000x106/L,与手工法比较,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0.85、O.91:白细胞分类百分比与手工法比较,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0.92,淋巴细胞百分比r=0.88,间皮细胞百分比r=O.86。XT-4000i检测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百分比符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手工比对标准。结论:SYSMEX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胸腹水细胞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以替代大部分手工法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分析这些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观察组CRP、PCT、IL-6水平分别为(10.7±6.8)mg/L、(11.2±6.1)μg/L、(253.2±45.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0)mg/L、(1.2±0.5)μg/L、(64.5±10.1)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CRP敏感性为56.9%,特异性为70.6%;IL-6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5.5%;PCT敏感性为67.5%,特异性为85.0%。结论 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诊断以及免疫调节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免疫调节治疗1个月、3个月采集外周血,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血清ALT、AST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免疫调节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均逐渐升高(P〈0.01)。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AST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免疫调节治疗,各指标水平逐渐下降(P〈0.01)。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ALT、AST水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P〈0.01)呈正相关;与CD^4+/CD^8+T比值(P〈0.0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感染期及免疫调节治疗不同阶段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不同,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诊断以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革兰阳性(G+)和阴性(G-)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特点。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61例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按照细菌鉴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肝硬化合并G+细菌组(G+组)和肝硬化合并G-细菌组(G-组)。分别采用电阻抗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G+组和G-组WBC、N、N%、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G-组明显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N、N%、CRP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CT>2ng/mL和>1~2ng/mL水平,G-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PCT在>0.05~1ng/mL水平,G+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G-组血清PCT水平高于G+组。PCT检测有助于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3例疑难恶性疟病例进行实验室快速检测,评价快速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例因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和显微镜检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液疟原虫,采用核酸荧光染料和FCM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色素(Hg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指标,采用酶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等水平.结果 3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以畏寒、发热为主要症状,均出现血小板降低、CRP升高,和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胶体金快速检测和血涂片疟原虫显微镜检结果相同,均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结论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有助于临床快速诊断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象变化不同特点和意义。方法对本院近5年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的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且临床表现为三系减低患者的骨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不同诱因的肝硬化均可导致患者造血系统发生改变。慢性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两组肝硬化患者粒、红两系不同阶段细胞存在病态造血率,中途凋亡比例增加,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组病态造血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两组肝硬化患者巨核系统均明显存在成熟障碍。结论慢性HBV感染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成熟过程存在影响。酒精性肝硬化对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