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 )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最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冠心病研究的逐渐深入,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与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引起广泛关注。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在血栓形成及粥样斑块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CSFP的发生发展过程,血小板活性改变与CSFP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现总结国内外对于血小板活性与CSFP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儿及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243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及围生儿进行尸检分析.结果 胎儿及围生儿先心病检出率为19.6%,其中城区占24.4%,居各类畸形之首,常见的依次为婴儿型主动脉缩窄、心室发育不良、单干动脉及完全性大动易位等:乡镇占15.3%,居各类畸形的第2位.致死性畸形城区多于乡镇;复合畸形乡镇多于城区.结论 城区(北京市)先心病的检出率高于乡镇地区(吕梁地区),且检出率与孕周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山西省吕梁地区出生缺陷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神经管畸形的病理特点,我们于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其所辖的柳林县、中阳县、交口县、临县及吕梁市全面开展了围产儿及围产前期胎儿死亡的尸体解剖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缺血性心力衰竭(ischemic heart failure, IHF)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4水平,分析其与IHF患者心室重构(VR)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80例IHF患者,入院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34表达,对比不同临床特征的IHF患者血清miR-34表达状况。并分析血清miR-34与IHF患者VR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80例IHF患者血清miR-34水平为3.64±1.13;发生VR,预后不良的IHF患者血清miR-34水平高于未发生VR,预后良好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30,4.492,均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HF患者血清miR-34与发生VR,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33.967,16.193,均P <0.05);经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miR-34水平是IHF患者发生VR,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4.437,3.526,均P <0.05)。结论 血清miR-34水平与IHF患者发生VR密切相关,mi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4年收集的15例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为12天~3岁,平均年龄9.3个月;肿瘤原发部位:发生于四肢9例、眼眶及周围3例、盆腔腹膜后2例及外阴1例。影像学检查(超声=10,CT=13,MRI=7)均提示软组织占位。7例行肿瘤切除,8例行肿瘤活检。所有病例经病理确诊后均辅以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径约2.5~10 cm,平均5.4 cm。镜下由致密的、幼稚的卵圆形和梭形瘤细胞所构成,瘤细胞呈"人字"形或"鲱鱼骨样"排列,胶原纤维较少。核分裂相较明显,间质血管较丰富,可见出血、坏死及灶状钙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特异性,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7年,13例无事件生存,1例术后远处淋巴结转移;2例切除不净,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均再次切除后继续化疗。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男性多见。肿瘤好发于四肢远端,广泛切除肿瘤虽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儿化疗效果也较佳。应注意与婴幼儿纤维瘤病及横纹肌肉瘤等其它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