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精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精复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61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组(A组)54例、氯沙坦组(B组)55例、中医辨证结合氯沙坦组(C组)52例.A组分别予止消通脉宁颗粒剂、止消温肾宁颗粒剂、止消保肾宁颗粒剂及西药安慰剂;B组予氯沙坦及不同的中药安慰剂;C组予中医辨证治疗结合氯沙坦治疗.观察3组治疗对患者肾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降低肾功能指标方面A组优于B组,C组居中;3组治疗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建立在西医学降糖、降压基础治疗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能够较好地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四妙散加减治疗糠尿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中医科消渴。临床多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法治疗,然而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病人因脾不健运、湿邪内停所致的头身重病、倦怠乏力、脘腹胀闷、腰膝酸软、嗜睡、舌苔厚腻等症,病人经西药降糖治疗,往往因湿邪末除而降糖效果不理想。笔者用健脾祛湿法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Ⅱ型糖尿病患者共40例,其中门诊病例20例,住院病例2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5.1岁;病程2月~12年,平均病程8.7年。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11mmol/L,或空腹血糖≥7.8m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远期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对曾在我科住院且出院半年以上的3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了随访,通过查阅病案获取患者住院病例资料,同时随访时由患者填写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足随访调查表。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优17例,占56.7%;良11例,占36.7%;差2例,占6.6%。坏疽创面疗效情况:临床治愈23例,占76.7%;显著有效3例,占10%;有效3例,占10%;无效1例,占3.3%。远期综合疗效情况:临床治愈25例,占83.3%;显著有效2例,占6.7%;有效3例,占10%;无效0例。结论:从生存质量评价,坏疽创面疗效情况.远期综合疗效情况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远期疗效确切。坚持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定期检查,跟踪随访及健康保健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病之一,以发作性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常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文拟总结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情况,探讨新诊断T2DM的中医证型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内分泌科的门诊及住院新诊断T2DM患者,采集其临床及中医辨证分型资料,按照有无并发症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脉通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均在原有基础治疗上加用脉通方口服,以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通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微血管缺血缺氧,血管基底膜增厚,渗透性增加,小动静脉交通支形成,微血管瘤形成后期出现渗出、出血,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网  相似文献   
9.
亓鲁光教授认为,古时消渴三消辨证,目前已很难满足现代临床诊治糖尿病的需要,临床辨证应大胆地突破三消辨证,应辨证辨病相结合,同病异治,异证求同,中西医结合,尤重固本化瘀疏肝之法,综合改善胰岛功能,平稳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多汗常见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为临床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亓鲁光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消渴多汗仍以阴虚内热为基本病机,且多伴有脾胃气虚、肝气郁结,证型以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表卫不固最常见。治疗强调中西医并用平稳控制血糖,其中,中医以健脾滋肾、养阴益气为主,辅以情志疏导。选药喜用平和之品,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