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病人,16例术后肠外营养(PN)(对照组),16例术后行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治疗(实验组)。结果术后实验组的胃肠动力比对照组的恢复早(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升高,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显著。结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比肠外营养(PN)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胃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胃提出腹腔外,距残胃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胃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淋巴结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由同一主刀医师连续完成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肠系膜上血管及动脉分支、静脉属支损伤出血。手术时间为(186.9±46.2)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20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1±0.6)d、流质饮食时间(2.5±0.8)d,术后住院时间6(3~18)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6%(3/35),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Ⅱ级1例(2.8%)、Ⅲa级2例(5.7%)。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0.2±5.6)枚,阳性淋巴结为0(0~7)枚。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A期1例。中位随访时间15(4~29)个月,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淋巴结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优先拓展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降低中线侧清扫难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赵刚  万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796-279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已彻底地颠覆了人类关于许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基本理论,使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出现了一场革命,且Hp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 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中下段直肠癌的表达及与直肠系膜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前瞻性研究56例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MMP-2的表达。结果75%(42/56)的中下段直肠癌MMP-2表达阳性;T2、T3期直肠癌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和88.9%,明显高于T1期直肠癌的33.3%(P=0.013)。Ming分型中,浸润型直肠癌MMP-2表达阳性率为91.2%,明显高于膨胀型直肠癌的40.0%(P=0.001)。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为64.3%(36/56)。系膜转移阳性的36例中有31例(86.1%)MMP-2表达阳性,而系膜转移阴性的20例中仅11例(55.0%)MMP-2表达阳性(P=0.01)。结论中下段直肠癌MMP-2表达与浸润深度和Ming分型密切相关。MMP-2可能参与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下段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CK-20免疫组化技术对5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共计661枚淋巴结检测微转移,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 57.1%(32/56)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T3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74.1%,明显高于T2和T1直肠癌的43.5%和33.3%(P=0.043);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72.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40.7%(P=0.017);20例(35.7%)中下段直肠癌患者67枚(10.1%)淋巴结检出微转移,该20例检测出淋巴结微转移的癌组织中15例(75%)VEGF表达阳性,而36例未检测出淋巴结微转移的癌组织中仅有17例(47.2%)VEGF表达阳性,(P=0.044).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状况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可能参与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No.10和No.11淋巴结清扫在贲门胃体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采用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清扫No.10和No.11淋巴结152枚.阳性淋巴结21枚(13.8%)。未出现淋巴清扫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环周切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前瞻性研究56例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侵犯情况。结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3%(7/56),远处复发率为25% (14/56);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1%(12/56);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7%(3/44)(χ^2=6.061,P=0.014);前者远处复发率为50%(6/12),后者为18%(8/44)(χ^2=5.091,P=0.02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周切缘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P=0.011);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1.7%,明显低于环周切缘阴性者的70.4%。T3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37%(10/27),明显高于T1和T2的0/6和9%(2/23)(χ^2=7.758,P=0.021)。肿瘤直径≥5 cm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39%(7/18),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13%(5/38)(χ^2=4.803,P=0.028)。结论环周切缘侵犯与浸润深度和肿瘤直径密切相关,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源性消化道损伤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10 年有关消化道医源性损伤患者19 例。结果 2 例器械性损伤,15 例腹腔手术过程中误伤,1 例取环损伤及1 例嵌顿疝手法复位损伤;1 例食管损伤行保守治疗,其余均行手术治疗。因肠瘘而手术死亡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 例,手术治愈率94-4% 。结论 重视医源性消化道损伤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注意选择时宜手术时机和方式,是提高临床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方建国  万进  汤杰  王文清  刘云海 《中国药房》2007,18(16):1214-1217
目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青叶有机酸部位。方法:大青叶以70%乙醇(pH=2)索氏提取,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吸附树脂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影响树脂吸附的重要因素,确定其合理工艺流程。结果:以HPD100型树脂对大青叶中有机酸组分的吸附与解吸性能较好,采用3BV(树脂床体积)60%乙醇易于洗脱;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药液中邻氨基苯甲酸浓度为0.18mg.mL-1、pH3.5及洗脱流速为2BV.h-1的参数组合应用效果良好,经济省时。结论:应用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青叶中有机酸活性部位,其综合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