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所致器质性人格改变的患者进行量化评估分析,以寻找一种最适合颅脑损伤后人格改变的量化评估方法。方法:全部病例来自2003-01-03/2005-01-31期间到深圳市康宁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进行工伤鉴定的工伤所致颅脑损伤患者116例,所有病例首先由综合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颅CT或MRI检查,并对颅脑损伤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等做出诊断和治疗。治疗终结后,由两名副高级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精神医学鉴定专家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并分别做出有无人格改变的诊断。同时采用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包括10个条目)及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包括5个因子17个条目)对患者人格改变的情况进行量化评定。以专家诊断结果为效标,对两种量表对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的判定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两量表的内部条目进行分析。结果:①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专家评定及量表评定结果:经专家鉴定,11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诊断为颅脑损伤所致器质性人格改变的患者22例,占所有调查对象的19%,评估者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86(P<0.01)。以专家诊断为效标,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对本组颅脑损伤患者所致人格改变诊断的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50%;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的假阳性率为2.4%,假阴性率为4.5%。②两种量表评定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的内部条目分析: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各条目评分结果显示有人格改变与无人格改变的患者在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不协调、社会功能减退、个性改变、行为障碍5个条目的差异显著(t=2.082~5.921,P<0.01~0.05)。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除认知偏离因子中的所有条目外,情感偏离因子中的情绪不稳,情感脆弱,易激惹,情感平淡、不关心人4个条目,意志行为偏离中的意志缺乏,欲望增强,行为冲动、不计后果,自我中心4个条目,人际关系偏离及原有人格变化及其所有条目上均有显著性差异(t=13.339~2.094,P<0.01~0.05)。结论: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提高了对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诊断的灵敏度,其各条目能更准确地反映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的临床特点,但其信度和效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缺损程度对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简称二项测验)成绩的影响。方法: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式调查出38例认知功能缺损者(研究组)和19例无认知功能缺损者(对照组),同时实施二项数字测验。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二项测验容易条目、困难条目、总分的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2)智商70-89者困难条目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智商50-69及34-49者;各组间容易条目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3)二项测验的假阳性率随着认知功能缺损的加重而有增加趋势。结论:二项测验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受认知功能缺损的影响,尤其是严重认知功能减退者,应注意假阳性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数字再认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二项数字再认测验(二项测验)对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低下的判定作用。方法:分析57例赔偿性脑外伤伴有伪装智力低下者与66例非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二项测验结果的各统计参数,计算出伪装与非伪装的划界分。并作判定分析。结果:伪装组与非伪装组二项测验容易条目分,困难条目分,总分的得分及偏应商数差异有显著性;容易条目的回答正确数小于等于11分,或者困难条目的回答正确数小于等于7,或总分小于,等于18分可判定为伪装;判定的总正确率92.7%-100%,总错误率0%-7.3%。二项测验总分对伪装智力低下的判断正确率最高。结论: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是鉴别伪装智力低下的有效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4.
伪装与非伪装认知功能损伤事件相关电位P300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检测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脑损伤程度基本匹配的伪装与非伪装认知功能损伤各1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上述条件相匹配的10例正常人作埘照。通过高低音听觉刺激高低概率范式(oddball)引发P300,并同步记录被试判断高低音和简单图片的正确率.结果①伪装组、非伪装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听觉高低音和简单图片判断的正确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伪装组显著低于非伪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伪装组高低音判断的正确率仅为34.7%,图片判断的正确率为45.8%;而非伪装组和对照组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②三组在额点(Fz)、中央点(Cz)、顶点(Pz)三个导联上的P300潜伏期及低、高概率事件的P300幅值差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幅值差值对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诊断能够提供间接的神经电生理学佐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在颅脑外伤后智力伤残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在颅脑外伤后智力伤残评估中的作用及局限性.方法 对221例合作实施智力伤残鉴定的脑外伤患者的MMSE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韦氏智力测验成绩、成人智残评分、专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①无脑损伤至极重度脑损伤5组患者的MMSE总分、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和短时记忆因子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呈递减趋势.②MMSE总分与韦氏FIQ、VIQ、PIQ及11个分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MMSE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缺损筛查的假阳性率为3.8%(3/78);假阴性率为44.1%(63/143).结论 MMSE能一定程度反映急性脑外伤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状况,可作为该类认知损害评估的参考工具,但应注意其使用时的假阴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脑外伤后进行工伤精神伤残鉴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终结后,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这些伤者的器质性人格改变情况进行诊断,并依据诊断标准中所罗列的人格改变症状表现,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诊断为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者22例,占脑外伤工伤鉴定案例的19%。各临床症状的出现率为:易激惹72.7%;意志缺乏72.7%;孤僻退缩59.1%;缺乏亲密人际关系和情感平淡分别为54.5%;情绪不稳50.0%;自我中心和冲动性行为分别为45.5%;情感幼稚27.3%;情感脆弱、固执、偏执多疑、欲望增强分别为22.7%;言语粘滞、欣快、伦理道德观念减弱分别为13.6%。结论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不同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方法对16例阴性症状为主、19例阳性症状为主、21例混合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ERPsN200、P300测查。结果三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300波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畀具有显著性(P〈0.05),只有阴性组P300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三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T3点P300波幅与T4相比下降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发现,阴性量表分与Fz的P300潜伏期显著正相关(r=0.33,P〈0.05)。结论不同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评估与诊断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程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记录脑外伤患者的P300、N4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分析不同程度智力伤残及不同程度脑外伤之间的差异性。结果P300的潜伏期随着智力伤残程度的加重逐渐延长,中度及以上智力伤残组比无智力伤残组和边缘智力伤残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300的潜伏期可以作为评价颅脑损伤后智力伤残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受试者成绩真实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伪装与非伪装两组脑外伤患者瑞文测验的五个分测验分、总分及测验斜率的复相关系数的差异及其特征。结果 :①两组患者A、B、C、D四个分测验及总分的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分测验E差异无显著性。②以P <0 .0 5为水准 ,伪装组中测验斜率值(R2 ) <0 .6 4 8者显著多于非伪装者 ;而非伪装组中测验斜率值≥ 0 .6 4 8者显著多于伪装者。结论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各分测验成绩的梯度变化及斜率值的显著水准对受试成绩真实性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鉴定专家结合临床检查及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193例脑外伤后精神伤残鉴定进行评估,区分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52例与非伪装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高低音听觉刺激高低概率范式(oddball)引发事件相关电位,并同步记录被试判断高低音的正确率,分析伪装与非伪装组事件相关电位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①伪装组在P300之后的负慢波潜伏期显著短于非伪装组[(412.0±181.6)msvs(424.0±170.1)ms,Z=3.25,P=0.001];而波幅也大于非伪装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②伪装组P300潜伏期短于非伪装组,而波幅大于非伪装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③伪装组听觉高低音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非伪装组[(79.2±19.8)%vs(93.1±9.3)%,t=5.195,P<0.001〗。结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客观脑电生理反应(潜伏期短,波幅大)与其主观行为表现(判断高低音的正确率低)的"矛盾现象"可以作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