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50篇
  免费   18954篇
  国内免费   11077篇
耳鼻咽喉   1688篇
儿科学   2764篇
妇产科学   1728篇
基础医学   14301篇
口腔科学   3494篇
临床医学   21477篇
内科学   20136篇
皮肤病学   1884篇
神经病学   5943篇
特种医学   80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7560篇
综合类   45032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17678篇
眼科学   3190篇
药学   22211篇
  256篇
中国医学   17026篇
肿瘤学   10653篇
  2024年   745篇
  2023年   2436篇
  2022年   6019篇
  2021年   8182篇
  2020年   6636篇
  2019年   4323篇
  2018年   4570篇
  2017年   5384篇
  2016年   4519篇
  2015年   7614篇
  2014年   9649篇
  2013年   11503篇
  2012年   16049篇
  2011年   17246篇
  2010年   14509篇
  2009年   12498篇
  2008年   13502篇
  2007年   13034篇
  2006年   11839篇
  2005年   9599篇
  2004年   6966篇
  2003年   5890篇
  2002年   4953篇
  2001年   4300篇
  2000年   3440篇
  1999年   2040篇
  1998年   917篇
  1997年   907篇
  1996年   764篇
  1995年   632篇
  1994年   549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558篇
  1991年   448篇
  1990年   408篇
  1989年   366篇
  1988年   283篇
  1987年   277篇
  1986年   229篇
  1985年   176篇
  1984年   126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37篇
  1974年   36篇
  1973年   33篇
  1972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期间梅毒防治效果和各考核指标达标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梅控规划》)终期评估的要求,通过专网、现场调查、APP答题等方式对涉及的16个指标进行收集,并将16个指标划分为梅毒防治保障措施的落实、防治工作开展和防治效果3个层面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终期评估标准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2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99/10万,年均增长0.08%,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以2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历年病例均以隐性梅毒为主。保障措施与能力建设方面均达标;防治工作方面: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0.00%,梅毒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86.11%,两指标未达标,其余均达标;防治效果中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为3.80%,未达标,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9.25/10万活产数达到了《梅控规划》的工作要求。结论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指标仍未达标,应继续加强梅毒防治工作,尤其是需提高规范化诊疗的比例同时控制新发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现状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2021年3月15日之前收录的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247篇,英文文献350篇。文献数量在波动中迅速上升。中、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显示,张爱华是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形成了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机构间合作紧密。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核磁共振、代谢标记物、冠心病、质谱技术、代谢通路等相关领域。结论 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为中医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研究趋势为卵泡代谢组学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黄嘉敏  赵霞  孙宜康  李宛莹  苟继周  周光德  何清 《肝脏》2022,27(1):20-22,37
目的了解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Polygonum multiflorum-associated drug induce liver injury,PM-DIL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PM-DILI患者临床资料。肝穿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网状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铁、铜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8例PM-DILI患者男女比为1∶1,平均年龄43岁,其中6例为急性PM-DILI,2例慢性为PM-DILI。入院血清学检查异常主要包括转氨酶升高和淤胆均为7例。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点灶状坏死8例、界面炎5例、融合坏死4例,融合坏死以肝腺泡3带为主,不伴或伴少数炎细胞浸润;胆汁淤积5例,为肝腺泡3带的肝细胞、毛细胆管内淤胆,不伴或伴少数炎细胞浸润;中央静脉炎3例;病程长者可发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2例。结论肝腺泡3带为主的急性淤胆和肝细胞坏死是PM-DILI主要组织学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静脉炎等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6.
7.
认知障碍是一种未达到痴呆程度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痴呆.海马是承载机体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近年来,MRI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认知障碍患者海马的研究,因此,笔者就认知障碍的海马MRI神经影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最新进展.大量研究一致认为海马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受累脑区,尤其海马CA1区,其功能和结构改变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相比于结构变化,功能改变对检测认知障碍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Cantharidin (CTD) is an effective antitumor agent. However, it exhibits significant hepatotoxicity, the mechanism of which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es complemented with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based targeted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bile acids (BA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Sixteen male an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and CTD (1.0 mg/kg) groups. Serum and liv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28 days of intervention. Biochemical, histopathological, and BA metabolom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for all samples. Further, the key biomarkers of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were identified via multivariate and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es. In addition, metabolite–gene–enzyme network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 analys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ignaling pathways related to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vels of biochemical indice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total bile acid).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epatocytes were damaged. Further, 20 endogenous BAs were quantitated via UHPLC-MS/MS, and multivariate and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es of BAs revealed that hyocholic acid, cholic acid, and chenodeoxycholic acid were the key biomarkers of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Meanwhile, primary and secondary BA biosynthesis and taurine and hypotaurine metabolism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TD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sights for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Hsa-miR-4282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a-miR-4282在人正常肝上皮细胞系HL-7702和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SMMC-7721,以及 2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瞬时转染法将Hsa-miR-4282 mimics(上调组)和Hsa-miR-4282 inhibitor(下调组)分别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上调组和下调组分别设置相应阴性对照组。转染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结果 Hsa-miR-4282在肝癌组织、肝癌细胞MHCC97-H及肝癌细胞SMMC-7721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细胞HL-7702(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后肝癌SMMC-7721细胞的OD值低于其阴性对照组,而下调后OD值高于其阴性对照组 (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下调组的细胞克隆数高于其阴性对照组[(240±7) 个 vs (191±10) 个,P=0.005)],而上调组细胞克隆数低于基阴性对照组[(146±10) 个 vs (193±12) 个,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组细胞凋亡率较其阴性对照组升高[(23.89±1.89)% vs(16.6±1.14)%,P=0.009)],下调组细胞凋亡率较期阴性对照组降低[(14.98±0.46)% vs (17.79±0.73)%,P=0.010]。结论 Hsa-miR-4282上调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