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10篇
  免费   4311篇
  国内免费   1236篇
耳鼻咽喉   2213篇
儿科学   3185篇
妇产科学   3560篇
基础医学   18498篇
口腔科学   2402篇
临床医学   12025篇
内科学   28771篇
皮肤病学   2775篇
神经病学   11706篇
特种医学   53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8篇
外科学   17562篇
综合类   505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00篇
预防医学   10075篇
眼科学   3239篇
药学   11211篇
  4篇
中国医学   726篇
肿瘤学   1010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9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5061篇
  2011年   15935篇
  2010年   2436篇
  2009年   1497篇
  2008年   11780篇
  2007年   12453篇
  2006年   12552篇
  2005年   12172篇
  2004年   10828篇
  2003年   10089篇
  2002年   9340篇
  2001年   6660篇
  2000年   9056篇
  1999年   3982篇
  1998年   761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91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45篇
  1963年   47篇
  1959年   810篇
  1958年   1606篇
  1957年   1701篇
  1956年   1596篇
  1955年   1699篇
  1954年   1579篇
  1949年   240篇
  1948年   308篇
  1947年   62篇
  1946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摘要目的利用多参数MR成像图谱和全肿瘤直方图分析三阴性(TN)乳腺癌与其他分子亚型鉴别的影像学生物标志。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包括134例浸润性导管癌病人。从  相似文献   
2.
背景:Parkin基因(PRKN)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帕金森病(EOPD)。目的:探讨EOPD白人家族PRKN突变的表现和基因型-表型关系。设计:对EOPD家族的3代20例成员进行基因分析,该家族有4例患者。应用直接基因组DNA测序、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以确定PRKN突变。结果:4例早发患者(年龄30—38岁)被确定有PRKN复合杂合突变(T240M和EX5_6缺失),虽然PRKN的杂合T240M和纯合EX5_6缺失突变已有描述,但是据悉,本文为上述复合杂合突变的首次报道。患者的表型为典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EOPD的表现,其特征是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相对缓慢的进展和运动障碍。所有杂合突变的基因携带者(T240M或EX5_6缺失)和1例56岁的复合杂合突变女性携带者(T240M和EX5_6缺失)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结论:研究发现,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T240M和EX5_6缺失)导致一个大的白人家族中4例成员发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EOPD。另外1例成员具有相同的突变,比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大10岁,并且无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的外显率对遗传咨询具有暗示作用,并且提示复杂的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在PRKN相关E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供首次研究治疗满意度—眼压(TSS-IOP)生活质量调查的有效性,对治疗相关副作用、患者满意度及其依从性进行了专项分析。本研究旨在评价这一调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的连续患者,进行TSS-IOP调查。结果: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对药物疗效的认识(F=7.47,P<0.001)、眼炎(F=6.06,P<0.001)、结膜充血(F=4.40,P<0.001),操作的简单性(F=8.52,P<0.001)和方便性(F=6.90,P<0.001)。患者依从性、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对青光眼的了解也会影响其对药物疗效的认识(P<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东部身体-智力-精神(EBMS)群体干预对进行体外受精(IVF)的中国妇女焦虑缓解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研究。机构:三级辅助生殖机构。受试者:227例接受第1个IVF周期治疗的妇女。干预:干预组(n=69)接受4次EBMS群体咨询,而对照组(n=115)无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后状态焦虑平均分显著下降。每组移植同样数目的卵子,但干预组没有明显更高妊娠率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最近,作者发现经人类V型胶原加弗氏佐剂免疫的新西兰兔发生器官纤维变性和血管炎,而这通常是由系统性硬化病引起的。因此,作者研究了微纤维形成过程,以明确这种硬皮病样模型中重塑变化的可能因素。另外,作者还对人类硬皮病患者(n=3)皮损进行了初步比较。对雌性新西兰兔(n=10)给  相似文献   
6.
背景: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 BsAg)阳性患者,在停止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之后,其肝脏疾病的预后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该研究旨在调查停止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之后,乙型肝炎病毒被再次激活的概率。方法:46例H BsAg阳性患者,在化疗开始前1周,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并持续用药至整个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的中位停药时间为化疗结束后3.1个月(极差3.0~3.4个月)。停止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之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停止应用拉米夫定后的中位随访期为25.7个月(极差5.7~75.7个月)。11/46例(23.9%)在停止使用拉米夫定之后…  相似文献   
7.
有创性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畸形的准确诊断由于不能界定周围结构的解剖关联而受限。近来,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已被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冠状动脉显影手段。具有64探头阵列及三维显像能力的多层CT已大大改善了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本研究病例系列中,16例患者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畸形,研究者详细描述了其机构施行有创性血管造影并辅以无创性CT冠状动脉造影辨别病变冠状动脉的起源和走行的经验。借助于三维体积扫描,6例异常的右冠状动脉、4例异常左旋支、4例单冠状动脉和2例异常左主干均清晰确定了血管起源和走行。建议将CT冠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既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经腹或经阴道切除宫颈残端的指征及并发症。研究设计:回顾性表格分析,资料来自197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或亚利桑那州斯科达的梅奥诊所接受宫颈切除术的患者。结果:既往接受次全子宫切除术而需行宫颈切除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表现为其初生视网膜毛细血管网发育异常,重者可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导致失明。本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历史、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类方法、检查方法、预防、治疗和预后进行了总结性的全面介绍。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际分类法简明实用,并有图解说明,一目了然。治疗主要是冷冻,简便易行,而且对防止后部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皱襞及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等有效。对于视力减退、斜视、近视、角膜病变、青光眼和视网膜并发症等有关问题也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作者认为要减少出生前后发生早产几视网膜病变,必须做到以下数点:(1) 澄清各种危险因素;(2) 查出累及正常和异常视网膜血管形成的血管原性物质;(3) 降低早产的发生率;(4) 弄清诸如维生素E之类的预防性医疗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假设皮肤是通过黑色素的保护免遭日光灼伤的,那么对于那些在正常色素皮肤上分布有白斑的白癜风患者身上,作者注意到不同皮肤类型的人其白斑灼烧的表现也不同。作者应用311nm U VB灯对33例白癜风患者皮损和非皮损皮肤同时刺激,并增加剂量,根据皮肤类型分5组(II~VI)。24h后评定最小红斑量,结果发现无论皮损皮肤还是正常皮肤,皮肤类型和UV敏感性均有一定相关性。推测除黑色素对皮肤的保护外,一定还有一个保护机制,或许抗氧化状态对此现象起重要作用。311nm UVB可提高不同类型白癜风皮肤的耐受性@Caron-Schreinemachers A.-L.D.B.$Ne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