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5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416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392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908篇
内科学   462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科学   490篇
综合类   1887篇
预防医学   922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821篇
  6篇
中国医学   747篇
肿瘤学   2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蒙药绿松石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绿松石,共10批。观察绿松石样品和粉末的性状并进行理化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绿松石样品中水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绿松石样品铜元素含量。结果 绿松石为不规则、周围带有黑石的块状物,表面蓝绿色,体重,质硬脆,难砸碎,断面呈贝壳状,蜡样光泽,粉末呈灰绿色,无臭,味淡;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呈铜盐反应;10批次样品中水分含量为0.41%-3.94%(SD=1.37%),浸出物含量为0.21%-0.81%(SD=0.21%),铜元素含量为3.03%-4.63%(SD=0.63%)。结论 初步拟定绿松石中水分含量不得超多5.0%、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0.10%,铜元素含量应为2.60%-4.84%,制定的标准可用于蒙药材绿松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的长爪沙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沙鼠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每只鼠接种原头节悬混液0.1 m L,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接种等量的PBS。分别于接种后第20、40、60、80、100 d时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实验组分别取泡球蚴组织和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间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MVD-CD3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在感染的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均可见到MVD-CD34和VEGF的表达,定位于肝泡球蚴组织"外囊"囊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浆。在感染后第20 d、40 d、60 d、80 d和100 d时,泡球蚴组织中MVD分别为(9.83±3.87)/HP、(25.33±6.71)/HP、(34.50±5.50)/HP、(37.67±5.71)/HP和(44.67±4.93)/HP,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0/HP、(1.17±0.98)/HP、(3.50±1.38)/HP、(5.83±2.71)/HP、(8.83±2.48)/HP〕和正常肝组织(均为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2.95±0.46)分、(3.90±0.68)分、(4.27±1.05)分、(5.33±0.95)分和(4.50±0.81)分,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1.07±0.63)分、(1.38±0.75)分、(1.55±0.83)分、(1.67±0.47)分、(2.10±0.55)分〕和正常肝组织〔(1.02±0.83)分、(1.12±0.63)分、(1.26±0.26)分、(1.20±0.74)分、(1.21±0.2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成可能是泡球蚴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VEGF可能促进沙鼠肝泡球蚴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
仝小林院士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名为"寒湿疫",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基于仝院士学术理论体系中的"脏腑风湿"理论,根据恢复期 "余毒未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探讨其符合具备脏腑风湿行成3个基本要素:即外受寒湿裹挟戾气为必要外因;脏腑内虚为重要基础;邪疫伏留胶着,正邪交争为致病关键。故在辨证施治中可应用脏腑风湿理论以调理脾胃,化湿透邪,补益肺脾,顾护阳气,养阴生津。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最为常见的退行性骨代谢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病理性骨折的重要原因。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毫无预警容易被忽视,因此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对维护骨骼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在大多数营养流行病学研究都只关注单个营养元素对骨骼健康的影响,无法充分解释营养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而从膳食模式角度来阐明典型的饮食模式和骨骼健康之间存在的关联更具有科学性,本文将从对骨骼健康有益的地中海饮食和具有争议的素食饮食展开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反复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40只,雌雄不分,随机分为四组各10只: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P组),生理盐水组(NS组)。P组给予30 mg/kg的丙泊酚,D组给予30μg/kg的右美托咪定,DP组给予30 mg/kg的丙泊酚和30μg/kg的右美托咪定,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药物均采用尾静脉注射法,每日1次,连续5天,第6天起,选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实验。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D组、DP组、NS组与P组比较,前4天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组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DP组、D组、NS组(P<0.05);DP组、NS组与D组比较,前4天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2、3、4天三组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第1天(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于在镇静剂量下丙泊酚麻醉所导致的成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短暂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化学作用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光敏剂在肿瘤细胞内的分布,以及光化学作用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的释放作用.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LA、ALA-HE、HMME、TPPSa2在肿瘤细胞SW480、K562的胞内分布,使用FITC-右旋糖酐观察肿瘤细胞对荧光标记大分子的胞吞作用,通过光照激发光敏化细胞,动态观察光化学作用前后胞吞大分子FITC-右旋糖酐的胞内分布变化.结果ALA、ALA-HE、HMME、TPPSa24种光敏剂均表现为胞质分布,核内分布少.ALA、ALA-HE的胞内分布主要表现为胞质内的弥散性荧光.HMME则表现为胞质内颗粒状荧光与弥散荧光同时存在.TPPSa2为典型的胞质内颗粒状荧光分布.光敏剂在SW480、K562两种肿瘤细胞的胞内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光照激发不同光敏剂对肿瘤细胞胞吞FITC-左旋糖酐的胞内分布影响不同.由TPPSa2及HMME活化而产生的光化学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荧光颗粒重分布,ALA、ALA-HE则对胞吞荧光无明显重分布作用.结论不同光敏剂因其不同的理化性质而表现为不同的胞内分布.光化学作用可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产生胞吞释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光化学作用对胞吞泡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激活与肝细胞癌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该基因转录的蛋白质。NF-κB是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可调控多种基因(免疫、炎症反应、病毒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激活的NF-κB参与癌症的启动、发生及发展过程,在炎症性相关的肝癌(HCC)发生发展中呈高表达,在肝细胞炎症与癌变间起桥梁作用,其中包括肝脏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肝炎病毒相关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异常激活,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存活,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高护生综合索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加强临床见习,变革考试形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28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颈内动脉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造影显示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24h后分别行头颅CT扫描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CH)。术后第90天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经动脉溶栓治疗,堵塞血管再通18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死亡5例。术后第90天,生活状态优者14例,良者8例,差或者死亡6例。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部分再通及未通患者。结论动脉溶栓具有较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再通患者生活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