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Most Care/PRAM系统监测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安贞医院89例OPCABG患者,其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60.50±8.40)岁。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按是否发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等严重循环不良事件,分为平稳组和严重循环不良事件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手术全程监测完整血流动力学数据患者65例,开胸前和关胸后被动抬高试验的每搏量(SV)升高均值分别为23.00%±3.20%和29.40%±3.70%。麻醉、开胸、应用肝素时、搭桥中、应用鱼精蛋白时、关胸和术毕7个时间段,SV明显下降,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持续显著增加,最大压力梯度(d P/d T)和心脏循环效率(CCE)在麻醉后明显下降,搭桥时下降到最低,其后逐渐升高;每搏量变异率(SVV)和脉压变异率(PPV)在麻醉后下降,开胸后一直升高。89例患者发生严重循环不良事件共9例,其中4例死亡。严重循环不良事件组术中基础SVRI、SVV和PPV均显著高于平稳组(P<0.05),CCE、d P/d T和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基础SVRI、CCE、d P/d T、SVV、PPV和SV均值与预后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OPCABG术中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OPCABG术中宜应用Most Care/PRAM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2.
室壁瘤是严重的心肌梗死并发症,常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室壁瘤患者大多伴前降支闭塞,但也有部分患者冠状动脉正常.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们为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室壁瘤患者实施了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44~ 76岁,平均(56.4±8.8)岁,>60岁5例;体质量平均(72.1±11.4)kg.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以上者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45者8例.左心室血栓5例,合并高血压2例,二尖瓣反流4例(重度2例).全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见狭窄,但均有心前区疼痛不适,伴心悸、气促和胸闷等临床症状,活动后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胸骨下段小切口59例,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倒“L”胸骨下段切口;胸骨旁小切口5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176;,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法国圣骑士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冠脉固定器下行冠脉吻合;2例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的吻合。结果66例均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吻合,2例追加大隐静脉降主动脉至第一对角支的吻合。无围术期死亡。60例随访0.5~8年,(5.5±2.5)年,心绞痛症状消失42例,明显减轻24例。术后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冠脉造影12例,LIMA与左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吻合口满意率100%,支架内再狭窄1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5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脑脊液引流经验.方法:对15例术中进行脑脊液引流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术后3 d和出院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评分评价脊髓损伤情况,并观察脑脊液引流的安全性.结果:1例因呼吸衰竭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均痊愈出院.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及时发现给予加压压迫后消失,未出现感染、脑疝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通过选择性间断脑脊液引流进行脊髓保护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后,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围术期的出血、输血和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CABG的患者86例,其中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手术当日的患者38例(组1),停用3d的患者48例(组2),选择术前停用5 d以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组3)。比较三组的术中、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二次开胸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组1明显高于组2和组3[(867.63±215.72)vs.(426.08±135.35)vs.(275.00±85.23)mL,P〈0.05],组2虽然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住院死亡、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CABG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当日会明显增加术后失血量,术前3 d停用较停用5 d以上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患者在急诊CABG前应该综合考虑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搭桥支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指标等因素的变化。结果: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死亡4例(3.1%),心力衰竭9例(6.9%),心律失常20例(15.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但术前肌钙蛋白I应尽量接近或达到正常,急性期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急性期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不同移植血管材料的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5 a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移植血管231支,其中移植左乳内动脉71支,右乳内动脉11支,桡动脉15支,胃网膜右动脉9支,大隐静脉125支;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通畅157支(通畅率67.97%),狭窄19支(狭窄率8.23%),闭塞55支(闭塞率23.81%);左乳内动脉通畅率83.10%,右乳内动脉通畅率63.64%,桡动脉通畅率73.33%,胃网膜右动脉通畅率66.67%,大隐静脉通畅率59.20%.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左乳内动脉有良好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远期病死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2493例患者(男1860例,女633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特征及随访数据.按照性别分组比较男女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病死率,并分别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不同性别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术前合并主要疾病的比例较男性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血运重建史较男性少;中位数随访时间555天,随访率93.4%,女性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HR 3.012,95%CI,1.094~8.293,P=0.033),女性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体重指数(HR 0.771,95%CI 0.602~0.988,P=0.040),糖尿病(HR 4.879,95%CI 1.484~13.287,P=0.012),吸烟(HR 4.369,95%CI 1.517~12.583,P=0.006),冠心病分型(HR 3.420,95%CI 1.658~9.439,P=0.021),血红蛋白水平(HR 0.940,95%CI 0.890~0.992,P=0.025),肌酐水平(HR 4.997,95%CI1.065~15.764,P=0.009),LDL-C(HR 1.055,95%CI 1.008~1.104,P=0.032),病变血管支数(HR 5.957,95% CI 1.642~9.680,P=0.007);影响男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年龄(HR 1.098,95% CI 1.021~1.181,P=0.024),糖尿病(HR 1.769,95%CI 1.024~5.764,P:0.014),肌酐水平(HR 5.481,95% CI 1.327~11.659,P=0.006),开口病变(HR 3.137,95%CI 1.464~13.020,P=0.011).结论 女性PCI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影响PCI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在男女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 462例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心包积液诊断标准.观察心包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509例(2.3%)患者有心包积液262例有临床特殊症状,其中51例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心包积液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体重、瓣膜病、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大体重,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重指数(BMI)对接受血管重建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DESIRE-plus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血管重建治疗的3632例患者,2006年9月1日到11月30日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本研究入选DESIRE-plus中有体重指数(BMI)资料的病例2895例。将这些患者按BMI分为四组,BMI<20组(低体重组),BMI20~24.9组(正常体重组),BMI25~29.9(超重组)和BMI≥30(肥胖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情况和预后情况。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再次血管重建。结果低体重组92例,正常体重组1106例,超重组1454例,肥胖组243例。平均随访542d,与正常体重的患者相比,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低体重组总死亡风险最高(HR2.711,95%CI1.159~6.341),超重组(HR0.926,95%CI0.541~1.588)和肥胖组(HR0.151,95%CI0.019~1.178)的总死亡风险并未增加。BMI对总MACCE及心血管病死亡无显著影响。结论在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中,尽管超重和肥胖者相对体重正常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但是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后的预后不比体重正常者差,而低体重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