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7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体犬肝注射不同剂量的醋酸高渗氯化钠液(acetic acid 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AHS)后行射频消融(RFA),观察犬肝一次性毁损体积的变化。方法使用LDRF-120S多极RFA系统联合AHS对活体犬肝行RFA。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n=6)。A组:注射2ml AHS后立即行RFA;B组:注射2ml AHS后延时5min行RFA;C组:注射4ml AHS后立即行RFA;D组:注射4ml AHS后延时5min行RFA;E组:注射6ml AHS后立即行RFA。结果5组间平均起始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平均消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31,P<0.001),LSD-t检验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观察范围内E组平均消融时间最长;5组间平均毁损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88,P<0.001),在观察范围内E组平均毁损直径最大,LSD-t检验分析除D与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凝固坏死区及其邻近的正常肝组织均可见血管内血栓形成;E组在AHS注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溢;A、B、C及D组14d内无动物死亡,E组死亡4只。结论活体犬肝局部注射AHS4ml后延时5min行RFA即可达到较理想的毁损体积。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胃泌素 (Gastrin)和胆囊收缩素 (Cholecystokinin ,CCK)在进化上来源于单一祖先肽 ,在结构上具有等同的C端 5肽酰胺活性片段 ,共同组成一激素家族 (Gastrin CCK族 ) ;而且两者的受体序列也具有同源性 ,其中胃泌素受体与CCK B受体高度同源而统称为Gastrin CCK B受体。近 2 0余年来 ,胃泌素和CCK作为单纯消化激素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表明 ,通过Gas trin CCK B和 (或 )CCK A受体 ,Gastrin CCK对某些消化道肿瘤(包括胆管癌 )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确切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P16MTS1、P27KIP1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MIS1,P27^KIP1基因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胆管癌和8例伴慢性炎症的胆管壁组织中P16^MIS1,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胆管癌中P16^MIS1,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9%和35.4%,而伴炎症的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7.5%;(2)P16^MIS1,P27KIP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性。结论:P16^MIS1,P27^KIP1多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衡量胆管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们检测了人工乳头间位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Inter-JCD)患者血、胃液和胃窦部粘膜组织内胃泌素(Gn)、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β-内啡呔(β-EP)的变化及胃酸分泌量的改变。发现此术后这些消化道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表明此手术较符合生理。  相似文献   
6.
人工乳头间位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胃酸分泌及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马宽生,钱光相,何振平,王敖川(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630038为克服以往胆肠吻合术后肠内容物返流及继发性高胃酸分泌的缺点,本科自1982年11月起设计用一段游离空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对胆管癌细胞细胞内钙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内钙测定技术,检测了CCK、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胆管癌细胞QBC939(QB)细胞内钙的影响。结果:CCK-8S、G-17明显促进了胆管癌细胞QB细胞  相似文献   
8.
14例中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中小肝癌(直径≤5cm)的疗效。方法 应用可扩张的集束电极对14例中小肝癌共18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治疗过程中的反应、治疗时间、治疗次数、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前后的肝穿刺病理结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和生存情况等。结果 14例中小肝癌的治疗次数为1~2次,平均治疗时间为50min;治疗后的反应包括伤口自限性出血、转氨酶升高、肝区疼痛及发热等;治疗后对9例病灶行多点穿刺活检均为凝固性坏死及纤维组织;CT扫描显示治疗后病灶扩大,但无明显强化,3个月后病灶开始缩小,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3%;经12~18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存活。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中小肝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优点,可望成为治疗中小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肝破裂出血急诊行肝切除术后联合用药镇痛和传统模式镇痛对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肝破裂出血急诊行肝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用药镇痛组和传统模式镇痛组,每组25例.联合用药镇痛组术后静脉留置自控镇痛(PCA)泵(地佐辛20 mg)+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按需口服镇痛药;传统模式镇痛组术后仅用PCA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恢复情况和术后10 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用药镇痛组术日晚21点及术后1、2、3和4 d VAS评分分别为(4.7±0.8)、(4.2±0.9)、(2.8±0.7)、(2.6±0.6)和(1.6±0.6)分,明显低于传统模式镇痛组的(5.8±0.8)、(5.0±0.6)、(3.8±0.7)、(3.0±0.5)和(2.5±0.6)分(P<0.05).联合用药镇痛组术后首次离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流质时间均明显早于传统模式镇痛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0 d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联合用药镇痛可明显降低肝破裂出血急诊行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