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5至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微创外科、胆道外科施行的30例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0~60min,平均32.2min。术后无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良好,对治疗及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言其操作难度增加,近远期临床疗效和手术风险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8月行SILC 500例。术中经脐部切口置入1枚10 mm trocar及2枚5 mm trocar,3枚trocar呈倒三角形方式排列。利用超声刀经胆囊后三角入路逆行切除胆囊。结果 1例因术中发现存在副肝管中转为四孔法,1例因术中出血不易控制中转三孔法,其余SILC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1.4±20.1)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 ml(5~100 ml),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2.0±0.8)d。1例术后出现毛细胆管胆汁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术后出现肝床渗血,二次手术治愈。随访1~3个月,发生并发症的2例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切口处皮下血肿,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无出血、胆漏、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手术瘢痕隐蔽。结论 SILC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在严格选择病例、掌握适应证及操作原则后,可逐渐学习并掌握,便于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双通道内镜胆囊切除术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通过胃、阴道、膀胱、结直肠、食道等自然腔道进入腹腔和胸腔进行手术,术后病人腹壁没有手术瘢痕。我们在NOTES的探索过程中,于2009年5月成功完成了1例经阴道双通道内镜胆囊切除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与胆胰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及JPDD对ERCP诊疗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1 230例行ERCP诊疗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首先按是否存在JPDD分成JPDD组(n=360)和非JPDD组(n=870),然后再将JPDD组病例按是否为憩室内乳头分成憩室内乳头组(n=41)和非憩室内乳头组(n=319),JPDD组与非JPDD组间、憩室内乳头组与非憩室内乳头组间胆胰疾病发生率、ERCP插管成功率、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JPDD组分别为87.78%(316/360)、31.11%(112/360)、6.67%(24/360),非JPDD组分别为75.52%(657/870)、19.08%(166/870)、4.02%(35/87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8,P<0.001;χ2=21.068,P<0.001;χ2=3.897,P=0.048);ERCP插管、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憩室内乳头组为14.63%(6/41),非憩室内乳头组为5.64%(18/31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0);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ERCP插管、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患者ERCP治疗后更易复发胆总管结石,且憩室内乳头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单纯性肝囊肿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该术式的应用指征,总结单孔腹腔镜肝囊肿手术中操作经验和技巧,同时对术后引流效果进行初探。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1日至2015年6月31日诊断为单纯性肝囊肿接受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年龄、囊肿大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总结单孔腹腔镜肝囊肿手术中操作经验和技巧。结果 共收集39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0.5岁(36~81岁),平均BMI为23.7 kg/m2。 囊肿平均直径为12.5 cm,平均手术时间54.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天。患者术后引流效果良好,无腹腔积液、腹腔感染等情况,于术后第3~5天拔除引流管。结论 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对于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是安全可靠的,尤其是单发的单纯性肝囊肿,因其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术后美容效果好,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同时该术式也可作为早期获得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的选择病例。单孔腹腔镜手术术后经脐部引出的腹腔引流,可以获得良好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认为胆色素结石的成因与胆汁淤积,加上胆道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分解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许多研究都认为胆道细菌的来源与Oddi括约肌松弛导致肠胆反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总结目前研究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相关研究与思考,探讨肠胆反流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外科手术的演变,如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显著的微创优势已然成为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1].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器械的发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成为了外科界研究的新热点,并被认为是现阶段最具可行性的腹壁"无瘢痕(No scar)"手术,而胆囊切除术是其目前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前期的临床研究已证实SILC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5].我科自2009年6月开展SILC以来,至2010年11月已成功完成手术200例,与前期实施的传统三孔LC进行对比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渐兴起.由于仅通过脐部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瘢痕可以被脐部的天然凹陷所遮蔽,不仅提高了微创质量,同时还有很好的美容效果[1-5].目前,单孔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这种新技术在操作等方面也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对术者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比较,其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评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单孔与多孔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报告2009年5~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胆道血管外科施行的10例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0~65min,平均40.0min。术后无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病人恢复良好,对治疗及美容效果满意。 结论 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言其操作难度增加,近远期临床疗效和手术风险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失血量62.5 ml,术后1例出现腹腔感染再次手术引流痊愈,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