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每年在10万人中有6人会由于各种外伤导致跟腱断裂,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目前对跟腱断裂的治疗是进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尚存在很大争议。对于保守治疗来说有许多不足:患者需要长期制动,恢复相对较慢,并且在损伤后6个月内有再次断裂的风险。故目前对跟腱断裂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关键是使修复早期跟腱达到最大的强度和  相似文献   
2.
<正>椎体软骨终板分为骨性终板和软骨终板,其作用非常重要,对维持脊柱的整体以及椎间盘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终板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的改变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1~3]。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信号改变被称为Modic改变,其发生率正常人群中为6%,腰背痛人群中为40%[4],Modic改变在中年会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导航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微创TLIF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VAS和ODI评分,并将经皮钉侧和开放置钉侧进行配伍对照比较.结果 平均出血量为(420±45) mL;术前VAS评分为(6.85±1.03),术后1月VAS评分为(1.88±0.79);术前ODI评分为(31.6±3.05),术后1月ODI评分为(43.1±3.23).配伍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经皮钉组A级101枚、B级9枚、C级2枚,开放置钉组A级86枚、B级21枚、C级4枚、D级1枚.经皮钉组平均置钉时间为(11.25±4.33) min,透视次数为(2.73±0.42)次,开放置钉组平均置钉时间为(15.43±5.65) min,透视次数为(4.12±0.8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微创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果显著,导航辅助下经皮钉组置钉术的准确度优于开放置钉组,透视次数和置钉时间均少于开放组.  相似文献   
4.
正据报道,成人寰椎骨折占颈椎损伤的2%~13%,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2%,多由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伤、跳水等引起~([1])。寰椎骨折伴寰椎横韧带断裂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造成脊髓、椎动脉等进一步受损,因此尽早恢复枕颈部解剖结构及颈椎稳定性十分重要。目前针对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持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化与精准化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18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机器人组),15例接受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透视组),19例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机器人组和透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透视时间最长、辐射剂量最大,机器人组透视时间最短、辐射剂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和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透视组术后3 d VAS评分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精度高、创伤小、辐射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满足适应证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属于脊柱微创外科中的内窥镜辅助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局麻下操作等优点~([1])。安全准确的定位穿刺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决定手术难度和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2、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穿刺,不能提供准确的穿刺深度及穿刺旁开角等参数,定位穿刺过程中需要术者将有限的信息进行整合,对  相似文献   
7.
寰椎骨折约占上颈椎损伤的25%,颈椎损伤的3%~13%,脊柱损伤的1.3%~2%[1].由于寰枢椎间无椎间盘,关节囊薄弱,韧带是稳定寰枢关节的主要结构.寰椎骨折合并横韧带断裂是不稳定的寰椎骨折,危险性较高,治疗难度大,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寰椎骨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有较大的进展,现就近年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下肢放射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18-07诊治的10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8例术前存在下肢放射痛(疼痛组),30例术前无下肢放射痛(无疼痛组)。探讨年龄、椎间隙相对高度、肌力下降、下肢感觉异常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疼痛组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为(0.26±0.01)mm,无疼痛组为(0.33±0.01)mm;疼痛组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较无疼痛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肌力下降、下肢感觉异常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下肢放射痛存在相关性,年龄≥65岁者发生下肢放射痛的概率是年龄<65岁者的3.38倍,肌力下降患者发生下肢放射痛的概率是肌力正常患者的3.00倍,下肢感觉异常患者发生下肢放射痛的概率是下肢感觉正常患者的5.57倍。结论高龄、肌力下降、下肢感觉异常、椎间隙相对高度下降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创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减压套件,提高手术效率、安全性以及手术适应范围,初步临床可行性验证。[方法]临床操作中,均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白氏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治疗。创制的减压套件包括外径8.4 mm、内径7.5 mm外层工作套管、外径7.5 mm、内径6.7 mm椎间孔镜镜外可视1/4环锯以及6.0 mm旋转直径装配式经椎间孔镜刮勺。[结果]可视镜外锯和刮勺都是在镜头监视的视野下工作,手感明确且效率极大提高,在32例已实施的操作中没有发生神经损害问题。[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下使用椎间孔镜减压套件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操作效率提高、安全性提高以及手术适应范围扩大,经临床验证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