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肝丸调控miR-424表达以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0~2 000 mg/L)的复肝丸与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共孵育,CCK8法检测复肝丸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分析复肝丸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并以此作为后续药效及机制评价的剂量。以CoCl_2诱导HHSEC血管新生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CoCl_2诱导细胞血管新生,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分别以miR-424抑制剂及复肝丸(200 mg/L)与细胞共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与增殖情况;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变化情况;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评价细胞管腔形成情况;定量RT-PCR检测miR-424、HIF-1α、vWF、CD3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WF、CD31蛋白表达。结果复肝丸剂量小于400 mg/L对HHSCE无明显细胞毒性。与正常组比较,200μmol/L CoCl_2可诱导肝窦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且模型组miR-424、HIF-1α表达增加,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增多,vWF、CD31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424抑制剂与200 mg/L复肝丸干预后,miR-424与HIF-1α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受抑制,vWF、CD31表达降低(P0.01);且复肝丸组综合疗效与miR-424抑制剂相当。结论复肝丸具有良好的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iR-424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雷扬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949-4950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CT与X线片进行诊断。结果CT诊断准确76例,漏诊2例;诊断率为97.44%;X线诊断准确68例,漏诊10例;诊断率为87.18%;2者诊断准确率比较(P0.05)。相比X线片来说,临床采用CT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同时需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加以鉴别和分析,以减少临床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及献血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重复献血的影响因素,为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东莞市2016~2019年全血献血者进行分类定义,提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人数、献血次数、献血间隔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探讨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方法:选取2016—2019年东莞市240 22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hinow 9.0对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1 000例(每年250例)流失献血者,通过电话回访调查流失原因。结果: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18.335、10 029.461、626.207、5 693.9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及职业是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者流失原因中,献血地点与时间不方便占比最高(31.02%),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占比最低(2.69%)。结论:男性、具有较高学历、职业相对稳定人群是动员和招募献血的重点对象。强化献血者沟通机制,借助政府与媒体的宣传力量,消除献血者的顾虑,减少献血者流失,保留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纯净水的卫生质量 ,以便为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于 1999年~ 2 0 0 2年对郴州市 2 5个厂家的桶装纯净水 16 9份样品进行了抽检。结果 合格 132份 ,合格率为 78.11% ,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电导率 ,菌落总数 ,霉菌计数。结论  4年间纯净水的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 (x2 =1.93,P >0 .0 5 )。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腰椎管狭窄症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切除了腰椎后柱结构,容易引发脊柱不稳、瘢痕填充椎管压迫神经、腰背痛等并发症[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管成形术中保留腰椎后柱结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展开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01-2014-12收治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观察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复制CCl4单次染毒模型,100% CCl45mL·kg-1皮下注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染毒3,6h后大鼠肝损伤变化;继而复制CCl4多次染毒肝损伤模型,首次100% CCl45 mL·kg-1,第2次50% CCl4橄榄油溶液2 mL·kg-1,第3次20% CCl4橄榄油溶液2 mL·kg-1皮下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首次CCl4染毒6h后分为模型组、甘草酸二铵治疗组、痰热清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连续尾静脉给药7d,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体重、肝体比;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γ-氨基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Alb).结果:单次染毒模型:CCl4单次皮下注射6h后,大鼠血清AST活性与T.Bil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肿胀明显,呈现明显肝损伤.多次染毒药效实验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ALT,AST与γ-GT活性明显升高(P<0.05),TBA,T.Bil含量明显增加(P<0.05),CHE含量明显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肝细胞气球样变明显.与模型组相比,痰热清高、中剂量组与甘草酸二铵组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炎症病理明显改善,其中痰热清高、中剂量组优于甘草酸二铵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显著抗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与分析MRI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MRI和CT进行扫描检查,根据本次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病变程度,同时与临床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采用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骼病变敏感性为33.33%(26/78)明显高于CT检查17.95%(14/78)(P<0.05),对于II级以上病变采用MRI与CT检查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骨质异常率明显高于MRI检出率(P<0.05)。结论相对MRI来说,采用CT扫描检查具有更高分辨率,其可有效诊断强直性骶骼关节病变,而采用MRI检查可更好的显示关节软骨异常和脂肪沉积等病变,一般用于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患者,为临床及早发现和诊断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HIV感染流行趋势及人群特征,为安全输血和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121例HIV抗体阳性情况,利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5/10万、21/10万、32/10万、45/10万和51/10万,平均感染率为34/10万,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P〈0.05)。男性感染率为44/10万,女性感染率为9/10万,男性高于女性(X2=27.31,P〈0.05)。36-岁组感染率为49/10万,为各年龄组最高(X2=12.94,P〈0.05)。初中以下学历感染率为43/10万,与高中/中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5)。再次献血者感染率低于首次献血者(X2=17.47,P〈0.05)。集体组织献血与个人献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P〉0.05)。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在严格进行抗-HIV筛查时,还应加强献血者特别是低学历青壮年男性的献血前健康征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单采血小板的报废原因,探讨减少报废的措施和方法,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 对东莞市中心血站2010至2012年单采血小板报废作统计分析.结果 2010至2012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共采集单采血小板9542治疗量,报废50治疗量,平均报废率为0.52%.报废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污染、ALT偏高、检测阳性、过期、破损、凝块、脂肪血.结论 单采血小板报废的首要原因是细菌污染;过期、破损和脂肪血是可有效控制的关键.完善血站的管理,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的无偿献血者队伍,能有效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