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中供肝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39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9例;年龄为(31±7)岁。同时收集39例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3例;年龄为8个月(4~68个月)。供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判断供肝血管解剖情况。供者均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观察指标:(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对受者进行随访,了解受者肝移植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39例供者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显示肝动脉和肝静脉解剖学特征包括:①肝动脉情况为11例供者存在肝中动脉,其中5例起始于肝右动脉,3例起始于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汇合处,3例起始于肝左动脉。2例供者肝左动脉解剖变异,均存在副肝左动脉,起始于胃左动脉。26例供者无肝中动脉,肝左动脉无解剖变异。②肝静脉情况:9例供者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7例供者存在肝左静脉左上缘支。23例供者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干汇入下腔静脉。(2)手术情况。①39例供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手术时间为(160±32)min,术中出血量为(142±74)mL。②11例有肝中动脉供者中,8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3例肝中动脉起始于肝左动脉,留取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共干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2例肝左动脉解剖变异供者中,1例为副肝左动脉优势型,1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分别留取副肝左动脉和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其余26例供者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③39例供者中,11例术中行肝左静脉优先入路,28例术中行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22)min和(110±44)mL,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9±33)min和(154±81)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2.81,P<0.05)。(3)随访情况。39例受者均获得术后10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狭窄,以及由肝动脉供血不良引起的缺血性胆管损伤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也未出现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可发现肝中动脉和肝左动脉解剖变异,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对于符合条件的供者推荐采用肝左静脉优先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尸体静脉移植物在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9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病例,采用在4℃UW液中保存7 d 以内的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供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回顾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处理经验。结果:利用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以及右肝下静脉流出道的例数占同期实施的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81.8%(9/11),其中架桥重建1支肝静脉6例,架桥重建2支肝静脉2例,架桥重建3支肝静脉1例。9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14 d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超声检查血流通畅,未发现架桥静脉血栓,余8例患者术后随访9~15个月,架桥肝静脉累计通畅率为:3个月72.7%(8/11)、6个月54.5%(6/11) 和9个月36.5%(4/11),移植肝脏再生均衡,右肝端面Ⅴ或Ⅷ段无明显充血和肝萎缩坏死,肝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在4℃ UW液中保存7 d以内的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的筛查方法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代测序(NGS)结果分为HPV B19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HPV 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LR逐步法分析HPV B19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受者中9例受者肝移植术后2周左右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进行性贫血,NGS检测提示HPV B19阳性,诊断为HPV B19感染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及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回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比值比(OR)=0.749,P=0.040]、年轻患者(OR=0.937,P=0.038)是肝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相对年轻患者,需考虑HPV B19感染。NGS筛查是早期诊断HPV B19感染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和年龄(年轻患者)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肝外转移的发生率约为64%,常见的部位包括肺、骨骼和肾上腺,发生率约为30%~75%,而胃肠道转移较为少见,发生率仅为4%~6%,其转移方式多为血行转移或肿瘤直接侵犯[1-4].我们曾遇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因胰周淋巴结转移侵犯十二指肠降段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过数十年的阶段式发展,我国肝移植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迅速发展和成熟,成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终末期肝脏病人的生命。然而,滞后的器官来源方式和加剧的供体短缺严重制约了肝移植的发展,同时也将在未来影响我国器官移植的走向。1968年美国通过脑死亡立法后,大多数移植中心曾摒弃心脏/循环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病因、预后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26例再次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再次肝移植时间不同,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代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再次肝移植治疗经验探索期)完成的再次肝移植受者纳入早期移植组(共9例),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再次肝移植受者纳入成熟期移植组(共17例)。根据移植间隔时间不同,将26例受者分为移植间隔>1年组(15例)和移植间隔≤1年组(11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组受者再次肝移植术前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时长、供肝冷和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长及术后第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间隔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后第7、14天总胆红素、ALT和AS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再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组、移植间隔>1年与≤1年组受者术后2年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再次肝移植病因包括:胆道并发症8例,移植物失功8例,原发病复发4例(肝细胞肝癌复发),慢性排斥反应2例,首次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血管并发症2例(门静脉血栓和肝动脉栓塞各1例)。早期移植组受者术中无肝期时长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分别为(53.3±7.9)min和(34±5)g/L,成熟期移植组受者分别为(45.1±1.8)min和(38±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和-2.111,P均<0.05)。早期移植组肝移植术前年龄、MELD评分、移植间隔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供肝冷和热缺血时间、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ALT和AST以及术后第14天总胆红素、ALT、AST和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至2020年10月1日,26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15 d(105~1 842 d),期间9例受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早期移植组6例,成熟期移植组3例)。早期移植组和成熟期移植组受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3.3%和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移植间隔≤1年组和移植间隔>1年组受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4.5%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05)。 结论胆道并发症及移植物失功能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器官捐献成熟时期的再次肝移植预后优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因再移植受者病情复杂、手术困难,应谨慎进行再次肝移植手术评估。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能够为再次肝移植受者带来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1例62岁男性因肝细胞癌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仑伐替尼,1周后出现水样腹泻,每天2~3次。此后,患者接受第1剂替雷利珠单抗后20余天,腹泻渐加重,每日约40次,停用仑伐替尼,接受第2剂替雷利珠单抗,腹泻无明显缓解,对症治疗后减轻。重启仑伐替尼,腹泻再次加重,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急性结肠炎伴全结肠糜烂,推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性结肠炎。患者停药入院接受肝移植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抗移植物排斥反应,腹泻逐渐痊愈。PD-1抑制剂引起的腹泻程度通常较轻,本例患者最初由TKI引起轻度腹泻,在给予第1剂PD-1抑制剂后迅速发展为严重结肠炎。TKI和PD-1抑制剂联合应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ongenital bile acid synthesis disorder, CBAS)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5例CBA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CBAS 1型患儿1例,CBAS 2型患儿2例,脑腱黄瘤病(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 CTX)患儿2例,男性患儿3例,女性患儿2例,中位年龄为9(7~12)个月。亲属活体肝移植4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 DCD)肝移植1例。患儿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74(60~84)个月。分析患儿术前临床特征、术中情况、术后随访资料,并对肝移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例患儿出现排斥反应,1例患儿出现乳糜漏,2例患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术后1例患儿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4例患儿肝功能恢复良好,且正常存活,黄疸、瘙痒等症状消退,生长发育情况有所改善。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lagille综合征(AGS)的临床特点及肝移植治疗AGS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接受肝移植的6例AGS患儿临床资料。6例患儿中位年龄15个月(6~39个月),术前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平均(21±9)分;6例患儿均存在黄疸、瘙痒以及特殊面容等不同程度的终末期肝病表现,术前均通过基因诊断明确JAG 1基因突变。4例行左外叶活体肝移植,2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ALT、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及体质量Z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术前与术后身高Z值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6例儿童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截至2019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3~50个月),6例受者及移植物均正常存活,均未发生急性肝衰竭、血管并发症或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黄疸、瘙痒等症状消退,黄色瘤体积逐渐减少至消失,肝功能正常,生长发育均呈追赶增长。6例受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身高、体质量Z值分别为[-3.0(-1.97~-3.90)]和[-3.1(-2.38~-3.40)]、(-3.0±0.6)和(-1.6±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01,t=4.590,P均<0.05);ALT、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分别为(680±481)和(37±16)U/L、(300±165)和(17±11)μmmol/L、(16.5±9.7)和(1.3±0.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3.119、4.316和3.984,P均<0.05)。 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GS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无效的患儿行肝移植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中肝动脉的显微重建技术,以降低肝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间实施的22例儿童肝移植病例,肝动脉显微重建采用10倍显微镜下的显微外科重建技术,分别观察儿童活体供肝肝移植和DCD供肝肝移植术后发生肝动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2例儿童肝移植中16例为活体部分肝移植(左外叶12例,扩大左外叶1例,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3例),6例为DCD供肝移植。两组均无术后肝动脉栓塞的病例发生。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肝动脉重建能降低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