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颗粒细胞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全  陈飚 《四川肿瘤防治》2006,19(2):129-130
目的: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诊治1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患者,所有病例均广泛切除原发病灶和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术后8例行放疗和化疗,2例单纯化疗,1例自动放弃化疗。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36个月,8例出现肝、肺转移,3例出现肝、肺、骨转移,其中最短生存期仅5个月,最长生存期5年,平均生存期3.1年。结论:恶性颗粒细胞瘤是一种高转移率、低生存率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自 1997年至 2 0 0 2年 2月 ,我们采用高浓度红霉素液肾盂多次灌注方法治疗乳糜尿患者 53例 ,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53例。男 18例 ,女 3 5例。年龄 46~ 67岁 ,平均 57岁。病程 3~ 3 0年 ,平均 2 1年。患者多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皮肤干燥等症状 ,少数病例出现恶液质 ,丧失劳动能力。左侧 48例 ,右侧 2 1例 ,双侧 15例。53例患者尿乳糜试验均阳性。均排除泌尿系其他病变 ,有感染者先抗炎治疗1周 ,复查感染已控制后 ,再进行治疗 ;斑氏血丝虫阳性者 ,肾盂灌注治疗前均应用海群生治疗 1周。  膀胱镜下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评估职业噪声暴露水平,探究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差异原因。方法 根据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对52家机械制造企业的290名工人分别采用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计算噪声8 h等效声级,进行噪声暴露评估。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探究两种检测方法计算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及超标率是否存在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在不同工种和作业方式间是否存在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究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90名工人基于定点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为83.5 dB(A),超标率为36.9%;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为85.9 d B(A),超标率为52.1%,个体检测的均值及超标率均高于定点检测(P <0.05)。按工种和作业方式分层后发现,车床工和电焊工的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均高于定点检测(P <0.05),固定作业的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高于定点检测(P <0.05),而流动作业的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低于定点检测(P=0.002)。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电焊工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噪声8 h等效声级的差值的均值比车床工高1.7 dB(A)(β=1.7,95%CI:0.4~3.0,P=0.012),流动作业工人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噪声8 h等效声级的差值的均值高于固定作业工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7,95%CI:-1.1~2.5,P=0.452)。结论 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两种方法评估的职业噪声暴露结果存在差异,工种和作业方式对结果的差异性有影响。针对流动作业和电焊工的职业噪声暴露评估,建议采用个体检测。  相似文献   
4.
对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验收检测,是保证设备正常投入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卫生监督检查发现,医疗机构往往容易忽略使用过程中的验收检测,不对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验收检测。但由于没有法律法规或技术标准界定过“重要部件”的定义和范围,很难要求医疗机构改正。本文就放射诊疗设备“重要部件”的界定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对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84年~2000年我院采用肿瘤局部扩大范围切除的方法治疗颗粒细胞瘤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45.2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术后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颗粒细胞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飚  赵春和  王全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0):1162-1164,1170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03年1月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的肢体骨肉瘤31例。广泛切除22例,边缘切除9例。所有病例切除标本均做多病理切片的坏死率评估结果:随访2~8年,31例中无瘤生存超过5年19例(61.3%),肿瘤局部复发4例(12.9%)。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为67.7%: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是治疗肢体骨肉瘤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效化疗是保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皮科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其中带状疱疹病人可因疼痛造成极大的痛苦。我科从1978年1月开始在医科院药研所指导下以乙氨芴酮(Tilorone梯洛龙)治疗了一些病毒性皮肤病。我们对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青年扁平疣等分别进行了临床观察。 一、带状疱疹: 用梯洛龙治疗带状疱疹32例。其中有4例因胃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在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所起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在过敏原的致敏和激发阶段给予不同剂量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探讨内毒素在哮喘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后续实验。实验组包括:鸡卵清白蛋白(OVA)致敏,OVA激发组;OVA致敏,LPS激发组;OVA致敏,OVA+LPS联合激发组;LPS暴露于OVA致敏前,OVA激发组;对照组包括试剂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各实验组的LPS剂量均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来反映其肺功能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测定FITC、PE阳性细胞数,表征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Treg细胞)的相对比例;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测定肺脏和脾脏Foxp3mRNA表达的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水平,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和IL-5)的水平;计数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改变情况。结果结果表明,与哮喘模型组小鼠相比,在LPS各处理组中,总体上能诱导Treg细胞的产生,改善肺功能,降低IgE滴度,降低Th2介导的免疫反应,同时诱导肺部炎症。尤其是在致敏阶段腹腔注射内毒素可以缓解由过敏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和改善肺功能,诱导肺组织和脾组织Foxp3mRNA表达的增加。结论LPS抑制了Th2介导的过敏反应,可能与Foxp3表达量的增加相关,后者诱导Treg细胞增殖,对哮喘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颗粒细胞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84年-2000年我院采用肿瘤局部扩大范围切除的方法治疗颗粒细胞瘤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45.2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术后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颗粒细胞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